[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喷雾拔药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9814.8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程骏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骏烨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M1/08;A61M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喷雾 药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喷雾拔药罐,包括药瓶,药瓶口部设置有电磁喷雾嘴,电磁喷雾嘴的底部设置拔罐体,电磁喷雾嘴的四周设置有陶瓷加热环,对拔罐体和药液进行加热,使药液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通过膜片真空泵对拔罐体进行抽气,使其内部产生负压,吸附在体表上,电磁喷雾嘴将药液雾化后均匀喷涂在患者的体表位置进行浸润治疗。该电子喷雾拔药罐解决了拔罐治疗时给负压罐腔体内加药不便和浪费药液的问题,同时起到拔罐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防止对患者造成烫伤,可以方便的自行实施拔药罐治疗保健,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喷雾拔药罐。
背景技术
拔罐是传统中医治疗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拔罐以后,皮肤凸起,毛孔张开,血流速度加快,皮肤升温,此时加入药物,有利于药物吸收,拔药罐就是指拔罐前后在拔罐部位配合药物外用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能发挥药物和拔罐的双重作用。
是把竹罐放在药液中煮,然后用毛巾捂住罐口,待温度适宜后扣在人体上。现代有利用抽气机械负压拔罐之后,通过预留孔道将药液用注射器注进真空拔罐内部。
但是传统药罐温度没有量化,容易烫伤患者,煮沸时间长操作不便。现代机械拔药罐方法准备物品较多,仍需要注射器注药装置,操作中容易漏气漏液导致失败。拔罐结束以后,罐内药液溢流于皮肤表面,需要快速擦拭,也造成大量药液浪费。只能在医院或者通过他人协助往罐体内注射药物才能实施,不利于广泛实时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喷雾拔药罐,解决了拔罐治疗时给密闭负压罐腔体内加药不便的问题,可以方便的自行实施拔罐治疗保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子喷雾拔药罐,包括药瓶、拔罐体、连接装置、手柄和单片机;
其中,药瓶和拔罐体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并相互连通;连接装置中部设置有电磁喷雾嘴、加热装置和温湿度传感器,加热装置设置在药瓶和拔罐体的之间,用于对药液和拔罐体的腔体进行加热,电磁喷雾嘴嵌装在加热装置中,并且电磁喷雾嘴位于药瓶的口部;手柄设置在连接装置的侧壁上,手柄中设置膜片真空泵,膜片真空泵的抽气管与拔罐体连通,膜片真空泵的排气管与大气连通;
膜片真空泵、加热装置和电磁喷雾嘴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单片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陶瓷加热环,电磁喷雾嘴固定在陶瓷加热环的中央。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螺纹孔,药瓶和拔罐体通过螺纹于连接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末端还设置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单片机、膜片真空泵、加热装置和电磁喷雾嘴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为有线电源或电池组。
优选的,所述手柄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其顶部的上壳体,膜片真空泵的抽气口还设置有进放气电磁阀,抽气管的一端与进放气电磁阀连接,另一端穿过下壳体与拔罐体的抽气口连通,膜片真空泵的排气管穿过上壳体与大气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放气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卡接或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骏烨,未经程骏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9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装修用涂料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网辊涂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