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检测扫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6907.5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涛;郑晖;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亚辉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压力容器 内壁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检测扫查装置,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主支架为杆状结构,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上,主支架包括第一杆段、凹形结构和第二杆段,凹形结构位于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柔性涡流阵列探头,柔性涡流阵列探头包括接口部和检测部,接口部固定在凹形结构内;编码器,编码器固定在副支架上;支撑体,支撑体安插在第二杆段上,检测部贴附在支撑体上;柔性涡流阵列探头和编码器在垂直与主支架的轴线方向上相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无法快速有效检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检测扫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检测扫查装置。
背景技术
管筒形压力容器的材质是非铁磁性金属(奥氏体不锈钢、哈式合金),内径50--80mm,壁厚约为20mm,长度约600mm。容器内部装有油气水等介质,两端有活塞密闭,实验压力50MPa左右。容器内壁在高压下与介质接触,容易在内壁产生裂纹。客户要求在线对容器内壁进行检测。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粗大,会导致超声波衰减散射,出现草状回波,干扰缺陷信号;另外,超声波检测方法对裂纹检测能力有限。由于壁厚比较大,采用X射线检测技术会有一定难度,另外,X射线检测方法对裂纹的检测灵敏度具有方向性,很容易漏检;现场的隔离措施会影响客户的正常活动。由于管筒形压力容器的材质是非铁磁性金属,因此无法采用磁粉检测方法。由于管筒形容器内部空间狭小,渗透检测方法不宜实施,并且检测时间太长。常规涡流检测能够在在不进行特殊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对管筒形内壁进行检测,但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不直观。
内穿式涡流检测技术是常规涡流检测技术之一,检测探头有两个检测线圈,检测线圈轴向与管筒形轴向一致。内穿式涡流探头后面有硬质电缆,首先推送电缆将内穿式探头到工件远端,然后匀速往回拉探头,同时采集涡流检测信号。当检测探头的2个检测线圈经过内壁缺陷后,涡流检测的阻抗图中缺陷信号呈现“8”字形。
由于检测对象的内径比较大,因此对应内穿式涡流探头的直径也也会很大,导致内穿式涡流探头的重量很重,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内穿式涡流检测对轴向缺陷不灵敏,容易产生漏检。涡流检测信号不直观,无法对缺陷进行精确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检测扫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无法快速有效检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筒形压力容器内壁检测扫查装置,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主支架为杆状结构,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上,主支架包括第一杆段、凹形结构和第二杆段,凹形结构位于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柔性涡流阵列探头,柔性涡流阵列探头包括接口部和检测部,接口部固定在凹形结构内;编码器,编码器固定在副支架上;支撑体,支撑体安插在第二杆段上,检测部贴附在支撑体上;柔性涡流阵列探头和编码器在垂直与主支架的轴线方向上相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副支架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的第一端与主支架垂直连接,横杆的第一端与竖杆垂直连接,且横杆可沿竖杆的轴线方向移动,编码器设置在横杆上。
进一步地,副支架还包括固定螺钉,竖杆的竖面上设置有第一滑道,横杆上设置有与第一滑道相适配的第一滑块,固定螺钉可将横杆固定在竖杆上。
进一步地,副支架还包括第二滑块,横杆上设置有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道,编码器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可移动地固定在横杆上。
进一步地,副支架与第一杆段相连接,横杆的第二端向第二杆段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凹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杆段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杆段垂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6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