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暖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6402.9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2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曾智勇;周厚国;赵华;董华佳;黄梓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曾文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暖联供系统,冷暖联供系统包括:第一储能装置,设有储热材料;第二储能装置,设有相变材料;热泵和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泵、第一储能装置、第二储能装置及用户端之间,所述循环管路内设有换热介质;输送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循环管路的连通与截断以及控制所述输送泵的工作状态,使所述冷暖联供系统能在不同环境下切换工作模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联供系统,热泵可利用电能对水加热或制冷,第一储能装置能蓄热放热,第二储能装置能蓄冷放冷,系统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可控不间断供暖供冷,在极端天气的状况下冷暖联供系统也能正常工作,整体投资成本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暖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主要的供暖方式为电厂余热供暖、燃煤供暖、燃气供暖以及电取暖。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取消燃煤取暖,尤其是小型锅炉以及散煤取暖。
现有“煤改电”采用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存在性能不稳定甚至不工作,以及存在为了应对极端天气设备过配置,工程投资大等缺陷。
随着能源结构改革的推进,风能、太阳能、空气能、地源、水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逐年稳步上升。在这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限制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其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不稳定和不连续的特点;其二,虽然电网峰谷差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政策也在大范围地推广实施,但现有的供能系统通过谷电储能达到降低能源利用成本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连续供暖供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暖联供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暖供应设备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且难以连续供暖供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暖联供系统,包括:
第一储能装置,设有储热材料;
第二储能装置,设有相变材料;
热泵和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连接于所述热泵、所述第一储能装置、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及用户端之间,所述循环管路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水;
输送泵,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为所述换热介质提供循环动力;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循环管路的连通与截断以及控制所述输送泵的工作状态,使所述冷暖联供系统能在不同环境下切换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模式包括:
供暖储能模式,所述热泵可利用时,对应的所述输送泵将所述热泵产生的热水经所述循环管路一部分供给给所述用户端、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将热量存储;
储热放热模式,所述热泵利用不理想时,所述循环管路中的水通过对应的所述输送泵输送至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进行换热,以将换热后的水供给给所述用户端;
供冷蓄冷模式,所述热泵可利用时,对应的所述输送泵将所述循环管路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热泵产生冷冻水,并将一部分冷冻水供给给所述用户端、将一部分冷冻水经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将冷量存储;
蓄冷放冷模式,所述热泵利用不理想时,对应的所述输送泵将所述循环管路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二储能装置进行换热,以将换热后的冷水供给给所述用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6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轴承合页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地下输水管道保温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