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73344.4 | 申请日: | 201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9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力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7/04 | 分类号: | B28C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陈风平 |
| 地址: | 211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搅拌机 开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包括进料盖、转轴和防护盖,所述转轴设在进料盖顶壁的其中一侧,所述进料盖通过转轴与防护盖传动连接,其内腔的开口贯穿其顶壁和底壁,所述进料盖的内腔中设有垫板、电动伸缩杆和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在进料盖内腔底壁的开口上,所述进料盖顶壁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两组集热箱。该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通过设置了集热箱、吸气管、吸气风机、排热管、铜棒和吸热铜片,在搅拌过程中,吸热铜片可以吸收搅拌箱内腔顶部聚集的多余热量,且通过铜棒的导热作用将热量导入集热箱,吸气风机工作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集热箱,冷空气吸收集热箱内的热量后从排热管排出,即可将多余的热量利用起来,节省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站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由于楼骨料计量与站骨料计量相比,减少了四个中间环节,并且是垂直下料计量,节约了计量时间,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搅拌站的其中一个结构就是开门结构,通过开门结构可控制搅拌站的开启和封闭,并可以向搅拌站内加入需用的材料。但现有的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在运行时大多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包括进料盖、转轴和防护盖,所述转轴设在进料盖顶壁的其中一侧,所述进料盖通过转轴与防护盖传动连接,其内腔的开口贯穿其顶壁和底壁,所述进料盖的内腔中设有垫板、电动伸缩杆和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在进料盖内腔底壁的开口上,所述进料盖顶壁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两组集热箱,所述集热箱的侧壁上固定焊接有吸气管,其顶壁上固定焊接有排热管;
所述吸气管的内腔中安装有吸气风机,所述集热箱的底部设有铜棒和吸热铜片,所述遮挡板底壁的两侧均开有两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共设有四组,四组所述容纳槽内均安装有在其内滚动的滑动轮,四组所述滑动轮分别置于两组滑行槽内,所述进料盖内腔中还设有两组伸出条,所述伸出条的顶壁开有滑行槽,所述进料盖顶壁的四边均开有限流槽,所述防护盖内腔开口所在一侧的四边均固定焊接有嵌合板,所述嵌合板与限流槽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的其中三组侧壁与进料盖内腔靠近转轴的三侧固定焊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盖内腔靠近转轴的一侧和遮挡板的侧壁固定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管的内腔和排热管的内腔均与集热箱的内腔相通,其上均安装有控制开合的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铜棒的一端位于集热箱内腔中,其另一端贯穿集热箱和进料盖且与吸热铜片的顶壁固定焊接,所述吸热铜片位于进料盖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伸出条的两端分别与垫板的侧壁和进料盖内腔远离垫板的一侧固定焊接,其对称分布在进料盖的两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显著的效果在于该用于搅拌机的开门结构,通过设置了伸出条、滑行槽和滑动轮,当遮挡板移动时,其底部的滑动轮会在滑行槽内滑动(传统方式为遮挡板直接滑动),从而减小了开门和闭门的噪音,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设置了集热箱、吸气管、吸气风机、排热管、铜棒和吸热铜片,在搅拌过程中,吸热铜片可以吸收搅拌箱内腔顶部聚集的多余热量,且通过铜棒的导热作用将热量导入集热箱,吸气风机工作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集热箱,冷空气吸收集热箱内的热量后从排热管排出,即可将多余的热量利用起来,节省了能源;通过设置了限流槽和嵌合板,当防护盖与进料盖的顶壁贴合时,嵌合板卡合在限流槽内,从而防止外界的雨水等物进入进料盖内腔,使搅拌箱内的材料不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力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力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3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