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减震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2842.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闻步正;汪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减震器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连接件,针对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区域容易疲劳开裂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将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端部一侧沿扭力梁纵臂表面延伸形成包覆扭力梁纵臂的加强部;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靠近加强部的一边的侧板上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所述的安装孔处沿加强部的长度方向向加强部的末端延伸;安装支架与螺旋弹簧托盘连接的侧板的两边设有加强翻边;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区域处两侧分别设有焊缝。本实用新型增强了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区域的抗疲劳性能,并使得安装位置尺寸更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减震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减震器支架原一般为U型的开裆结构,两侧大平面辅以简单的凸台用于以调整减震器安装面,支架通过U型开口处两侧边缘仿形配合扭力梁纵臂以及螺旋弹簧托盘进行焊接。悬架系统疲劳台架试验中,扭力梁纵臂为主要的承力构件,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的连接区域均为曲率变化复杂的曲面,导致搭接区域焊缝曲率变化明显,容易在曲率变化幅度较大的区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构强度较低,由于受到频繁的试验冲击或扭转作用,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一侧容易疲劳开裂。因为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的连接区域为小圆角过渡的C型结构。同时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的连接区域的结构决定了焊缝只能分布在搭接区域的单侧,而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单侧的焊接变形,最终导致减震器安装点的尺寸不佳。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减震器支架及后扭梁总成”,其公告号CN206086259U,包括减震器支架、减震器、弹簧托盘和纵臂,减震器支架包括第一竖板、连接板、第二竖板和凸焊螺母,第一竖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竖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翻边,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竖板垂直固定连接,第二竖板与连接板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且第二竖板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第二竖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凸焊螺母固定设置在第二竖板的外侧面且与第二通孔同轴。第一竖板与弹簧托盘焊接固定,避免圆弧影响焊缝强度,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分别与纵臂焊接固定。其不足之处在于,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区域由于曲率变化较大,连接强度低,容易导致疲劳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区域容易疲劳开裂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减震器安装结构,该结构增强了减震器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区域的抗疲劳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螺旋弹簧托盘和扭力梁纵臂,所述安装支架呈U型板状,安装支架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安装支架两侧板的端部分别与所述螺旋弹簧托盘和所述扭力梁纵臂连接,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端部一侧沿扭力梁纵臂表面延伸形成包覆扭力梁纵臂的加强部。U型安装支架用于支撑螺旋弹簧托盘和扭力梁纵臂,同时安装支架通过安装孔与固定装置连接,U型安装支架和扭力梁纵臂连接的一侧加强,来减小曲率变化复杂导致的应力集中,从而增加与扭力梁纵臂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区域疲劳裂纹产生的风险。
作为优选,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侧板上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加强部,加强筋从所述的安装孔处沿加强部的长度方向向加强部的末端延伸。加强筋用于增强延长后的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侧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防止侧板受力时变形;加强筋朝向加强部延伸方向,能够更好的对加强部起到支撑作用,也能更好的降低连接区域疲劳裂纹产生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部的延伸长度为38mm~42mm。加强部延伸太短,安装支架与扭力梁纵臂连接的端部无法包覆扭力梁纵臂,连接区域过小而导致连接强度低,在多次受力后,比较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当加强部延伸长度达到一定值时,连接强度趋于饱和,最优延伸长度为40mm,包覆区域过多时,由于曲率的复杂化,连接强度不会随加强部的延伸而增大,同时也使得加工流程复杂化,耗时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2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移液器的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桥梁施工移动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