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1542.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钟肖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肖芬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50/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吝秀梅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大富工业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包括底盘框架、电池箱、第一壳体、弹簧和螺栓组件,底盘框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且底盘框架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有衔接部;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抵靠于衔接部的一侧上,电池箱用于容置电池;第一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上;弹簧压设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螺栓组件依次穿设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电池箱和第一壳体固定于底盘框架上。本申请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提高对电池的防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燃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大规模商用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例如本申请提到的电动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存在外力撞击的风险,当受到撞击时,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很容易发生爆炸,而造成严重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发生爆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该新能源汽车包括底盘框架、电池箱、第一壳体、弹簧和螺栓组件,底盘框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且底盘框架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有衔接部;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抵靠于衔接部的一侧上,电池箱用于容置电池;第一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上;弹簧压设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螺栓组件依次穿设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电池箱和第一壳体固定于底盘框架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上,且第二壳体的边沿与底盘框架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加强件、连接件和悬架组件,加强件与底盘框架连接,连接件与加强件固定连接,悬架组件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悬架组件包括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第一悬架的截面为具有一开口区域的半包围结构,第二悬架嵌入到开口区域并与第一悬架固定连接,以使悬架组件的截面为闭合结构,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架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彼此叠合且固定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跨接于底盘框架的相对两侧的横梁,电池箱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进一步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横梁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横梁包括彼此交差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电池箱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交叉区域。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连杆件,连杆件连接衔接部和底盘框架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螺栓组件进一步插置于连杆件内,且依次穿设连杆件、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杆件朝向电池组件的管壁设置有更换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杆件在管壁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在同一轴线上;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包括固定销,固定销贯穿两个通孔,并与螺栓组件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干涉配合,以防止螺栓组件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盘框架围设成用于容置电池箱的容置空间,且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衔接部,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抵靠于衔接部的一侧上,第一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远离车身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上,螺栓组件依次穿设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电池箱和第一壳体固定于底盘框架上,在电池箱中的电池的电量消耗完毕后,只需要将电池箱从底盘框架的衔接部上拆卸下来,然后更换其他充满电的电池箱,从而能够快速、间接地给电动车充满能源,提高电动车的充电效率。此外,弹簧压设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壳体受到外物撞击时,弹簧能够缓冲外物带来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受到过大压力爆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肖芬,未经钟肖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1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