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69517.5 | 申请日: | 201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6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胡正涛;谢沛君;陈熹俊;沈可夫;许竞;张钜健;朱子寒;马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6/00 | 分类号: | E01D6/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黄海波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加固 体系 轻钢人行 桁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包括轻钢步道桁架、对称设置在所述轻钢步道桁架两侧的两轻钢扶手桁架,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底部的下弦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呈拉紧状态的钢索;所述的钢索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13布置成“V”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或者,所述的钢索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交叉布置成“X”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钢结构人行天桥的桁架—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提高了轻钢人行桥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和人行舒适性,施工简单,易于安装,美观大方,符合建筑工业化的整体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桥梁在我国人行桥领域应用甚广,而现代人行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成为塑造城市景观因素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钢结构桥梁,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钢箱梁人行天桥梁高较高,两侧梯道过长;
2.铝合金材料价格高,且弹性模量仅为钢材的三分之一,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现场浇筑施工带来的不确定性、施工时间的延长和建筑垃圾。
目前国内外的轻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中,很少在人行桥建设中使用,现有的钢结构人行桥大多使用重型钢,轻钢在人行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而现今市面上同类型的轻钢桥,存在的问题有:
1.现场施工复杂;
2.连接处结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3.不考虑安装放置误差所带来的偏心受力等荷载因素影响。
在该背景下,提出使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人行桥施工使用的材料,建立一种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先组装的人行桁架桥,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具有以下不足:
1.侧向刚度不足,考虑侧向荷载时,欠缺稳定性;
2.抗扭刚度不足,结构振型存在扭曲情况;
3.整体稳定性不足,结构舒适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充分利用材料,绿色环保的,抗扭抗弯力学性能良好的,便于现场安装施工的新型多跨轻钢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包括轻钢步道桁架、对称设置在所述轻钢步道桁架两侧的两轻钢扶手桁架,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底部的下弦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呈拉紧状态的钢索。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索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布置成“V”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索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交叉布置成“X”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的两端通过钢套管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轻钢扶手桁架和轻钢步道桁架的各弦杆和腹杆均通过高强螺栓依次拼装成单榀桁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轻钢扶手桁架和轻钢步道桁架的上、下弦杆及腹杆均由若干子杆件通过钢套管和高强螺栓依次拼装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轻钢步道桁架所在平面高于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底部的下弦杆所在平面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的下方还设置有钢化玻璃保护层,所述钢化玻璃保护层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玻璃夹具与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底部的下弦杆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9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