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石流和沉陷区用快速架设电线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8728.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5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富;刘彦伟;茆文革;钱国柱;李佩瑶;沈潜;杨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18;E04H12/20;E04H12/22;E04H12/34;E02D27/42;E02D5/80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蒋海军;韦超峰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石流 沉陷 快速 架设 电线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和沉陷区用快速架设电线杆,属于电线杆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泥石流和沉陷区用快速架设电线杆,包括伸缩电线杆和主地锚杆,所述的伸缩电线杆由底座杆和多个伸缩节杆连接组成,所述伸缩节杆能够收合在底座杆的中心腔内;所述主地锚杆上端与底座杆的下端向套合,并用螺栓穿过套合部锁紧连接。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采用伸缩电线杆与地锚杆相互配合,运输、安装方便,固定牢固,能够满足沉陷区的快速应急安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泥石流和沉陷区用快速架设电线杆。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发的国家。当雨季、洪涝灾害、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因山洪伴随着泥石流产生的巨大动力现象会破坏供电实施、供电结构和供电线路,造成受灾地区大面积停电;同时,黄土,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受到洪水侵蚀等灾害时会发生不均匀沉陷,使供电设施因地面沉陷而破坏。因此,灾后在泥石流等湿陷区域研究发明抵抗泥石流和地面湿陷沉降的快速应急架线实施,迅速架设电线,恢复灾区供电,不仅可以快速解决灾区用电问题,而且还会迅速恢复因电力中断而造成的供水、通讯、燃气、动力生命线工程的供应。因此,开发因雨季产生的抗泥石流、洪灾和湿陷区电力设施应急架线快速供电方法,对快速恢复灾区生命线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线架设备较为沉重,而且安装较繁琐,如已经公开的专利:一种电线杆拉线张拉装置(申请号:201721252640.7,申请日2017年9月27日)其包括有地锚和安装在电线杆上的抱箍,所述抱箍连接有固定端锚具组件,所述地锚连接有张拉端锚具组件,所述张拉端锚具组件和所述固定端锚具组件均设有穿装拉线的单孔锚具,近所述张拉端锚具组件的单孔锚具下方设有微型千斤顶,所述微型千斤顶通过油管连接手动油泵。该方案将拉线的一端固紧于固定端锚具组件的单孔锚具,另一端穿过张拉端锚具组件的单孔锚具与微型千斤顶连接,通过手动油泵驱动微型千斤顶对拉线进行张拉,至达到拉线的设计拉力,避免发生电线杆拉线松动、移位的现象。
根据该方案的内容可知,其需要通过千斤顶来拉线,可见其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架设。
在现有设计中也有一些应急救援用电线杆架设设备,本友明涉及一种电力进信用多功能以急电线杆(申请号:201710125460.0,申请日:2017年3月4日),该设备包括电线杆本体、三角支架、路灯和底座,所述三角支架与电线杆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三角支架上设有接线抱箍,所述电线杆本体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杆槽,所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底座底面设有万向轮。
该专利方案为了应急使用,在电线杆的底部设置轮子,但是对于发生泥石流的沉陷区域,该设备运输较为麻烦,根本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泥石流和沉陷区不易架设电线杆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泥石流和沉陷区用快速架设电线杆。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采用伸缩电线杆与地锚杆相互配合,运输、安装方便,固定牢固,能够满足沉陷区的快速应急安装需求。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泥石流和沉陷区用快速架设电线杆,包括伸缩电线杆和主地锚杆,所述的伸缩电线杆由底座杆和多个伸缩节杆连接组成,所述伸缩节杆能够收合在底座杆的中心腔内;所述主地锚杆上端与底座杆的下端向套合,并用螺栓穿过套合部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底座杆和伸缩节杆,以及相邻伸缩节杆之间均是相互套合,并通过锁紧件相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锁紧件是由凹槽与弹性凸起组合形成;或采用螺栓与贯穿的螺栓孔配合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未经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8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