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隔膜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6546.6 | 申请日: | 201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8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6 | 分类号: | F04B43/06;F04B53/10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室 进料口 止回板 泵体 本实用新型 进料通道 止回机构 体内 出料口 通孔 双隔膜泵 橡胶材料 隔膜泵 位置处 自由端 隔膜 固设 连通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隔膜泵,属于隔膜泵技术领域,其包括泵体,泵体的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泵体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两个隔膜室均与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进料口与隔膜室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与隔膜室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隔膜室内位于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所述止回机构包括固设于泵体内的止回板,止回板的一端与泵体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由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一些较大的颗粒通过泵体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膜泵,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隔膜泵。
背景技术
气动隔膜泵是目前国内新颖的泵类,采用的是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于各种腐蚀性的液体以及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剧毒等液体,能抽光吸尽。气动隔膜泵有四种材料:塑料、铝合金、铸铁、不锈钢。隔膜泵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用采用不同胶质。抽吸各种常规泵不能抽吸的介质。目前所使用的气动隔膜泵中间泵体一般体积较大,生产成本比较高,结构不紧凑,并且换气装置和进气装置结构复杂。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193628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气动式双隔膜泵,是在泵体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左、右隔膜组件及由左、右隔膜组件形成的左、右气压腔和左、右液压腔,左右液压腔的进口与出口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液单向阀,左、右隔膜组件用连杆固定连接,在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及空气过滤器,在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消音器,左、右隔膜组件与连杆的移动或左、右气压腔内气压的变化由换向阀和不平衡阀进行控制,其中的不平衡阀垂直于连杆或阀杆设置,不平衡阀及换向阀分体制造,其密封圈均设置有支撑装置。
上述发明中存在以下不足:进液单向阀与液压腔之间通过液压腔内的压差往复运动,由于单向阀呈球状,使单向阀与泵体内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道较小,对于一些较大的颗粒,不易从单向阀与泵体形成的通道中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隔膜泵,在隔膜室与隔膜泵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机构,止回机构包括止回板,止回板与泵体之间能产生较大的间隙,便于一些较大的颗粒通过泵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隔膜泵,包括泵体,泵体的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泵体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隔膜室,两个隔膜室均与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进料口与隔膜室之间开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与隔膜室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隔膜室内位于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止回机构;所述止回机构包括固设于泵体内的止回板,止回板的一端与泵体内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端,止回板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隔膜室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压强时,进料通道内的流体能够推动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止回板与泵体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使进料通道内的流体经通孔和间隙进入到隔膜室内,当隔膜室内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时,隔膜室内的压力使隔膜室内的压力推动止回板向通孔处运动,使止回板将通孔堵塞,防止隔膜室内的流体回流至进料通道内,间隙能够使颗粒较大的流体进入到隔膜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回板内固设有金属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金属片能够增加止回板的强度,防止流体重量较大时,止回板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位于止回板靠近隔膜室的一侧固设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流体推动止回板向隔膜室内运动,当止回板运动至与挡板抵接时,即为止回板运动的极限,挡板能够防止外界的流体重量太大而导致止回板发生形变过大而无法往回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为金属板且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板为金属板能够增加挡板的强度,防止流体过大时挡板跟随止回板发生形变,挡板呈弧形能够增加止回板与泵体内壁的间隙,便于大颗粒的流体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6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