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企口槽型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66298.5 | 申请日: | 2019-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2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祥;郭国勋;蔡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筑创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107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型材 本实用新型 主型材 竖直 技术要点 金属模板 依次连接 剪力墙 建筑用 交接处 企口槽 线形槽 补充 砌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企口槽型材,属于建筑用金属模板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所述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远离模板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线形槽,所述连接型材沿竖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平朝向的连接型材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防止砌体与剪力墙交接处开裂,且易于安装连接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金属模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企口槽型材。
背景技术
房屋建设中,传统方法常采用木模板进行拼装后浇铸水泥成型,但因工期、浇铸效果差等原因逐渐被金属模板所替代。
在浇铸前,为了保证砌体和剪力墙之间的结构强度,一般都要对二者的交接处做防裂处理,传统的做法是在模板上贴8mm木板,但是,木板受限于材质等原因,在浇铸后木模易与木板发生脱离,因此必须反复安排和贴附,且在安装过程中也较难拼接,因此仍有待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企口槽型材,其具有能够有效防止砌体与剪力墙交接处开裂,且易于安装连接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企口槽型材,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所述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远离模板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线形槽,所述连接型材沿竖直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平朝向的连接型材的连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金属模板时,首先在砌体与剪力墙的交接处沿竖直方向右下至上依次安装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在安装时,线形槽能够为上下相邻的两个型材之间提供定位点,使相邻的两个型材能够保持竖直方向上的对位;同时,线形槽还可作为锁紧螺栓的定位槽,方便定位锁紧螺栓,进而将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与金属模板之间固定,方便其在浇铸后形成企口槽;且连接部能够连接水平方向上的补充型材,进而方便将型材安装到金属模板上端的横梁槽等位置,使企口槽的形成更加稳定。
综上,通过线形槽以及连接部,能够方便主型材、补充型材以及连接型材的定位与安装,进而能够在浇铸时形成企口槽,且能够有效防止砌体与剪力墙交接处开裂。
进一步的,所述主型材与补充型材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倾斜面,且主型材与补充型材的横截面形成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型材与补充型材两侧开设的第一倾斜面,能够使其形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工件,且在安装时将等腰梯形较短的一端朝向远离金属模板的方向,进而能够使浇铸完成后其较长的一端朝向墙面外侧,由此能够方便将型材取下,即方便脱模。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倾斜面,且其横截面形成等腰三角形,所述连接型材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倾角相同且平行的第三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倾斜面的设置,能够将连接型材与主型材以及补充型材保持一致,使形成的企口槽更加整齐;而两第二倾斜面的设置,则能够完成与水平朝向的连接型材之间的连接,使砌体与剪力墙之间形成连续、稳定的企口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型材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卡接套,所述卡接套远离连接型材的一端设置有与两第二倾斜面形状相同且相互配合的拼合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套以及拼合部的设置,能够实现水平朝向与竖直朝向的连接型材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形槽设置为一对且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为一对的线形槽能够为相邻的型材提供多个定位点,从而使相邻型材在安装时能够通过将上下两对应位置的线形槽对应而快速完成定位,完成相邻型材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筑创铝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筑创铝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62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