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立模块化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6133.8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8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孔海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玉琼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B01D46/00;B01D46/10;B01D46/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6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立 模块化 热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立模块化热交换装置,包括箱体、热气进口和冷气进口,所述箱体顶部一端插接有热气进口,所述箱体一端插接有冷气进口,所述箱体内腔安装有换热箱,且冷气进口一端延伸至换热箱内腔,所述换热箱内腔安装有盘管,且盘管一端与热气进口连接,所述换热箱与箱体内腔壁之间固定设有过渡腔,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该模块化热交换装置解决了传统热交换装热能吸收利用率低,效果不佳和进入换热装置的冷热气流没有经过过滤容易造成管道内部堵塞的问题,通过过渡腔以及换热箱的设置使其换热装置换热效果更佳,利用率高;过滤盒的设置不仅对对经过的气流进行拦截杂质,而且还可以自动收集灰尘,避免灰尘堵塞过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立模块化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当中会使用到锅炉,而为了节能环保,锅炉热交换装置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加工中,可用于冷却、加热或废热回收等使用。
但是现有的热交换装置新空气吸收热空气的热量后直接将利用后的热空气排放出去,这样热空气还残留少了热能,利用效率低,而且输送进去的冷热空气当中含有杂质,长期以来会造成换热装置内部管道堵塞,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立模块化热交换装置,解决了传统热交换装热能吸收利用率低,效果不佳和进入换热装置的冷热气流没有经过过滤容易造成管道内部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直立模块化热交换装置,包括箱体、热气进口和冷气进口,所述箱体顶部一端插接有热气进口,所述箱体一端插接有冷气进口,所述箱体内腔安装有换热箱,且冷气进口一端延伸至换热箱内腔,所述换热箱内腔安装有盘管,且盘管一端与热气进口连接,所述换热箱与箱体内腔壁之间固定设有过渡腔,且盘管另一端延伸至过渡腔内腔,所述箱体内腔壁粘连有保温层,所述热气进口和冷气进口一端均安装有过滤盒。
优选的,所述过滤盒包括过滤网、弹簧和收集盒,所述过滤网通过弹簧固定于过滤盒内腔顶端,所述过滤网一侧底端固定设有下放口,所述过滤盒内腔底部一侧滑动安装有收集盒,且收集盒位于下放口底部。
优选的,所述盘管两侧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一侧焊接有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箱体另一端插接有冷气出口,且冷气出口另一端延伸至过渡腔内腔。
优选的,所述箱体另一端插接有热气出口,且热气出口位于冷气出口一侧,所述热气出口另一端延伸至换热箱内腔。
优选的,所述热气进口、冷气进口、热气出口和冷气出口中间段均安装有二号鼓风机,所述盘管靠近另一端安装有一号鼓风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立模块化热交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模块化热交换装置,由于热气流的热量不会全部被新的冷空气全部吸收掉,本身还残留一定的热量,所以盘管将其排放到过渡腔内腔,然后在通过箱体一端的冷气出口排放出去,这样经过过渡腔进行停留过渡使其残余热量继续驱散在过渡腔内腔,这样热量停留在换热箱的外侧对新的冷空气加热和具有保温效果,使其换热效果更好,而且在箱体的内腔壁设有保温层,保温层进一步进行保温,避免热量散发,使其利用效率更高,新的冷空气进入换热箱内腔被加热后通过箱体另一端的热气出口输送到锅炉当中,过渡腔以及换热箱的设置使其换热装置换热效果更佳,利用率高。
2、该模块化热交换装置,通过热气进口进入的热空气以及通过冷气进口进入的新冷空气均通过过滤盒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换热装置内腔难以清理和造成堵塞管道,在气流经过过滤盒的时候被过滤网进行过滤,由于二号鼓风机运行产生流动气流的作用使其过滤网在弹簧的作用下产生抖动,这样杂质将通过下放口抖落到底部的收集盒内腔当中,然后定期清理收集盒,过滤盒的设置不仅对对经过的气流进行拦截杂质,而且还可以自动收集灰尘,避免灰尘堵塞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玉琼,未经黄玉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6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