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65393.3 | 申请日: | 201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5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秀改性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7/74 | 分类号: | B29B7/74;B29B7/80 |
| 代理公司: | 11467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贺征华 |
| 地址: | 550600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罐 出气管 进气管 空滤器 上盖 本实用新型 塑料微粒 安装座 橡胶垫 支撑架 左端 改性工程塑料 进气口连接 原料搅拌机 振动和噪音 充分混合 风机安装 风机连接 物理破坏 出气口 隔音层 风机 过滤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包括安装座、风机、进气管、支撑架、搅拌罐、上盖、出气管和空滤器,所述风机安装在安装座的橡胶垫上;所述搅拌罐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进气管左端与搅拌罐的进气口连接,进气管右端与风机连接;所述上盖安装在搅拌罐上方;所述出气管的右端与上盖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的左端与空滤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设计新颖,通过使用气流带动原料在搅拌罐内运动,使各种原料充分混合,而且不会对原料产生物理破坏,通过设置橡胶垫和隔音层,能够减少搅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通过设置空滤器,能够过滤塑料微粒,防止塑料微粒随气流排到空气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
背景技术
改性工程塑料是在传统塑料的基础上,通过填充、混合和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而成,因其具有刚性大、强度高和阻燃绝缘性好等优异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家电行业,改性工程塑料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原料的搅拌混合,因为原料混合的均匀程度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好坏。
目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使用的搅拌机都是翻转式或使用高速旋转的搅拌杆搅拌,这种搅拌方式会对原料产生严重的物理破坏,使原料颗粒大小不一,影响后续加工,而且容易产生堆积,使搅拌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包括安装座、风机、进气管、支撑架、搅拌罐、上盖、出气管和空滤器,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和橡胶垫,底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橡胶垫安装在底板的上方,风机安装在橡胶垫上;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柱和第一法兰,若干立柱安装在地面上,第一法兰安装在立柱上方;所述搅拌罐,包括罐体、第二法兰、第三法兰、进气口、进料口、第二开关、扰流板和隔音层,第二法兰设置在罐体的下方,第二法兰通过螺栓与第一法兰连接,通过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的连接,将搅拌罐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三法兰设置在罐体的上方,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面前端,进料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面后端,罐体内壁左侧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扰流板,扰流板的下端与进气口中部对齐;所述进气管左端与搅拌罐的进气口连接,进气管右端与风机连接,进气管的侧面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上盖,包括出气口、第四法兰和滤网,第四法兰设置在上盖的下方,第四法兰通过螺栓与第三法兰连接,通过第四法兰与第三法兰的连接,将上盖安装在搅拌罐上,出气口设置在上盖的顶端,上盖的内部下方安装有滤网;所述出气管的右端与上盖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的左端与空滤器连接,空滤器安装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气口为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第二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罐体的侧壁中设置有隔音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气管的左端面倾斜设置,进气管左端面的倾斜角与进气口的倾斜角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设计新颖,通过使用气流带动原料在搅拌罐内运动,使各种原料混合,不会对原料产生物理破坏,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加工,通过设置扰流板和将进气口倾斜设置,使气流在罐体内部产生涡流,带动原料螺旋运动,使各种原料混合更充分,通过设置橡胶垫和隔音层,能够减少搅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通过设置空滤器,能够将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微粒过滤掉,防止塑料微粒随气流排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原料搅拌机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秀改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秀改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5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