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3424.1 | 申请日: | 201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4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阳;李亚洲;李大鹏;徐东亮;幸波;袁秀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轿顶轮 布置 结构 | ||
一种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包括:轿厢上梁,轿厢立柱,减震组件,横担焊件,返绳轮,所述轿厢上梁和轿厢立柱组成轿厢骨架,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横担焊件和轿厢上梁之间,所述横担焊件设置两个,所述返绳轮设置两个,所述返绳轮设置于两个横担焊件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横担焊件的两端,通过上述设计,其技术效果如下:双返绳轮设计,使得单个返绳轮所受到的承重力减半,同时,使得机房内曳引轮的包角增大,避免轿厢打滑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中高速电梯而言,其舒适性及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曳引轮带动轿厢升降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1)返绳轮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一段时间后,通常情况下,由于返绳轮只设置一个,存在着返绳轮负荷较大,且容易出现返绳轮打滑现象,一旦出现,将使乘客的舒适性大大降低;(2)曳引轮在曳引过程中,所带来的震动问题,也给乘客带来不好的体验;(3)返绳轮可能存在杂质落入的风险,从而导致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通过双返绳轮设计,以及相应的减震、加强、封闭设计,使得单个返绳轮所受到的承重力减半,且杜绝了绳子打滑现象,同时使得返绳轮组件强度增强,且杂质不会落入,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包括:轿厢上梁,轿厢立柱,减震组件,横担焊件,返绳轮,所述轿厢上梁和轿厢立柱组成轿厢骨架,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横担焊件和轿厢上梁之间,所述横担焊件设置两个,所述返绳轮设置两个,所述返绳轮设置于两个横担焊件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横担焊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圆柱形减震垫和减震钢板,所述圆柱形减震垫的上下两个面均设置减震钢板,所述圆柱形减震垫数量不少于八个。
优选地,所述横担焊件为槽钢结构并槽口对外相对设计,所述槽钢内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数量至少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返绳轮裸露部分分别被上罩板、下罩板、侧罩板所遮挡,所述返绳轮的一侧还设置有挡绳板。
通过上述设计,其技术效果如下:(1)双返绳轮设计,使得单个返绳轮所受到的承重力减半,同时,使得机房内曳引轮的包角增大,避免轿厢打滑现象;(2)横担焊件采用双槽钢槽口向外箱底设计,且设置了加强筋,使得返绳轮组件的强度大幅提高;(4)减震组件的使用,使得返绳轮的减震能力大幅提高,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5)返绳轮周边罩板的应用,避免了杂质落入返绳轮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顶上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电梯轿顶轮布置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轿厢上梁1,轿厢立柱2,减震组件,横担焊件8,返绳轮5,所述轿厢上梁1和轿厢立柱2组成轿厢骨架,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横担焊件8和轿厢上梁1之间,所述横担焊件8设置两个,所述返绳轮5设置两个,所述返绳轮5设置于两个横担焊件8之间,并设置于所述横担焊件8的两端;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圆柱形减震垫3和减震钢板10,所述圆柱形减震垫3的上下两个面均设置减震钢板10,所述圆柱形减震垫3数量不少于八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3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腕关节
- 下一篇:一种立式硅藻土胶原蛋白肽酶解液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