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瓶开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1425.2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1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启 | ||
一种安瓶开启器,包括内壁上设置有尖锐物的夹持部,夹持部上固定有容置腔,夹持部与容置腔之间连通,夹持部与容置腔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容置腔上设置有腔盖。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其能避免操作者开启玻璃安瓶时割破或划伤手指造成的职业暴露,以及避免残端碎屑进入玻璃安瓶内部造成液体污染,且其易于保存,在临床工作中不易丢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瓶开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瓶开启通常采用砂轮围着玻璃安瓶的瓶脖划一圈,然后将瓶脖上部的残端用手掰断来实现。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砂轮体积小,不易保存,临床工作中容易丢失;2.用手掰断瓶脖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无菌操作,容易造成安瓶内的液体受到污染;3.残端用手掰断的过程中容易被掰碎,造成操作者被安瓶的残端割破手指,或者被残留在手上的玻璃碎屑划伤手指,造成职业暴露,从而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进而会影响到正常工作。
在CN200420063257.3中公开了一件实用新型,其名称是一种新型安瓶开启器,其包括U型壳体下底部开有锥形长口,壳体一端装配有紧固连接底座,壳体下底部位一侧端设有凹形槽口,其内装有拱型弹簧与砂条相靠接。上述安瓶开启器虽然能开启安瓶且避免玻璃碎屑伤人,但安瓶开启后,碎屑在锥形长口中容易滑入玻璃安瓶内,从而造成安瓶内的液体受到污染。
在CN91207393.4中公开了一件实用新型,其名称是安瓿开启器,其在一个两端带有外螺纹的硬塑料管的头端螺纹内,设有固定砂轮片用的矩形孔,它与带有内螺纹的套管配合把梯形砂轮片固定在头孔内,用于切划安瓶颈部。硬塑料管尾端的外螺纹与设有内螺纹的储存盒相连接,使切割的安瓶碎屑通过硬塑料管滑入储存盒内。后者的安瓿开启器中的安瓶碎屑通过硬塑料管滑入储存盒内,同样存在碎屑倒回滑入玻璃安瓶内部,造成安瓶内的液体受到污染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安瓶开启器,其能避免操作者开启玻璃安瓶时割破或划伤手指造成的职业暴露,以及避免残端碎屑落入玻璃安瓶内造成液体污染,且其易于保存,在临床工作中不易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瓶开启器,包括内壁上设置有尖锐物的夹持部,夹持部上固定有容置腔,夹持部和容置腔之间连通,夹持部和容置腔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容置腔上设置有腔盖。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左手握住玻璃安瓶,右手握住夹持部,将玻璃安瓶瓶脖对准夹持部内壁的尖锐物处旋转,先从玻璃安瓶的瓶脖处锯开,再握住夹持部将瓶脖上部残端掰断,然后右手倒置,残端直接通过单向阀进入容置腔内,最后打开容置腔将残端倒入锐器收集装置,如医院的锐器盒,进行统一处理,单向阀的作用是避免玻璃安瓶的残端倒回滑入玻璃安瓶内部污染液体,或者倒回后划伤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其能避免操作者开启玻璃安瓶时割破或划伤手指造成的职业暴露,以及避免残端碎屑落入玻璃安瓶内造成液体污染,且其易于保存,在临床工作中不易丢失,此外,还能保证玻璃安瓶开启的过程中做到无菌操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瓶开启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瓶开启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尖锐物;2.夹持部;3.容置腔;4.单向阀;5.腔盖;7.残端保护装置;8.消毒装置;9. 防滑层;11.玻璃安瓶;12.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1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配重块的灌装冲瓶机构
- 下一篇: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