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式盆栽给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0384.5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付双松;吴昱臻;盛日域;邓项兵;秦明杰;付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双松;吴昱臻;盛日域;邓项兵;秦明杰;付立立 |
主分类号: | A01G27/00 | 分类号: | 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盆栽 给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水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被动式盆栽给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腔、外腔和给水管;所述内腔包括储水腔、环形排水槽和冷凝腔;所述储水腔的上端口外缘设有排水槽的内缘对接,所述冷凝腔的下端口与所述排水槽的外缘对接,所述环形排水槽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外腔的排水孔;所述外腔的上端口向上对接至所述排水孔上方的内腔外壁,所述外腔的下端与所述给水管的上端连通。方便携带,造型美观,成本更低。并且不采用主动控制完全采用被动式协调,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协调水的速度,完全的被动式,真正的被动式,做到充分利用大自然来服务大自然。利用自然环境,自动实现根据气温变化自动调节对土壤浇水的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式盆栽给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盆栽给水装置都只能恒流速给水或者依靠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来提供给水功能,恒流给水的缺点在于,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植物的索取水分含量是要减少的,以防烂根,温度高的时候是需要多的水分,以防止干旱;另一种依靠电子元器件的给水装置的缺点在于必须依靠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众所周知,越是高科技的产品报错率越大,一旦没有人去监管电子元器件的维护,长时间下来电子元器件就会损坏,而且,电子元器件本身的寿命也不是很长,并且,采用高科技的电子元器件的给水装置固然是科技含量高,但是同时成本也相继高出了许多,并不适合居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被动式盆栽给水装置,利用自然环境,自动实现根据气温变化自动调节对土壤浇水的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动式盆栽给水装置,包括内腔、外腔和给水管;所述内腔包括储水腔、环形排水槽和冷凝腔;所述储水腔的上端口外缘设有排水槽的内缘对接,所述冷凝腔的下端口与所述排水槽的外缘对接,所述环形排水槽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外腔的排水孔;所述外腔的上端口向上对接至所述排水孔上方的内腔外壁,所述外腔的下端与所述给水管的上端连通。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如下:
使用的时候,将给水管插在土壤内,当阳光对储水腔进行热辐射的时候,储水腔受热,位于储水腔内的水向上蒸发呈水蒸汽,水蒸汽与冷凝腔的侧壁接触之后冷凝成水,然后顺延冷凝腔的侧壁向下流动到排水槽内,排水槽设有与外腔连通的排水孔,因此水将从排水孔流进外腔,最终通过给水管进入到土壤内。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如下:
外部的气温越高,土壤内流失的水分越多,需要灌浇的水也越多。同样的,储水腔内的水也会更快速度向外蒸发,将会有更多的水冷凝后从给水管进入到土壤内,反之,气温越低,土壤内需要补充的水也越少,储水腔内蒸发的水也越少。通过以上过程,本方案可以实现根据自然气温的变化,更加智能合理的向土壤内胶水,空气越热,从储水腔内进入到土壤内的水也越多,空气越冷,从储水腔内进入到土壤内的水也越少,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浇水过多或者过少。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够控制水流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冷凝腔的上端口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为凸透镜结构,采用凸透镜更好的对阳光聚焦,提高水蒸发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内壁为中部上凹设置,同时所述上盖的内壁四周与所述内腔的内壁对接,便于上盖内壁冷凝的水向四周回流,从冷凝腔的侧壁向下流进排水槽内。
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冷凝腔的上端口之间设有密封圈,提高冷凝腔的密封性,使得蒸发后的水不会向外散失,避免浪费。
优选地,所述冷凝腔的侧壁为球形弧面,可以拥有更大的表面积,使水蒸汽能够更好的冷凝,同时球形弧面是冷凝后的水能够更加方便的流向排水槽内。
优选地,所述储水腔的侧壁涂覆有黑色吸热层,提高储水腔的吸热效果,提高储水腔内的水的蒸发效率。
优选地,所述内腔和外腔均为透明材质,便于阳光向内腔辐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双松;吴昱臻;盛日域;邓项兵;秦明杰;付立立,未经付双松;吴昱臻;盛日域;邓项兵;秦明杰;付立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0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