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0235.9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8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黄超;姜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3/00 | 分类号: | B23K3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张晶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结构 反作用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领域,涉及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包括外侧反作用杆支架和内侧反作用杆支架;外侧反作用杆支架的C形凹槽与桥壳本体方形轴径的下表面和两个侧面配合,两侧采用C形焊缝焊接;内侧反作用杆支架的C形凹槽与桥壳本体方形轴径的下表面和两个侧面配合,两侧采用C形焊缝焊接;外侧反作用杆支架和内侧反作用杆支架的内侧平面相对且平行,两圆孔平齐;在桥壳本体的另一侧对称焊接相同结构的外侧反作用杆支架和内侧反作用杆支架;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支架结构,即每个反作用杆支架上只布置一个角形和圆孔,与反作用杆连接,此种结构相对于原结构,减少了两个角形连接处的材料,从而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车桥中,冲焊桥壳上焊接反作用杆支架,与悬架的反作用杆连接。目前反作用杆支架上采用两个角形结构,两个角上各采用一个圆孔,与反作用杆连接;并采用C形凹槽结构与桥壳总成配合焊接。此种结构,两个角形及圆孔布置在同一个反作用杆支架上,需要采用大量材料将两个角形连接到一起,增加了重量和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汽车车桥中,由于反作用杆支架的两个连接孔布置在同一支架上,导致反作用杆支架的重量增加,材料成本增加等问题,提供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降低重量,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包括外侧反作用杆支架1和内侧反作用杆支架2。
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的应用部位—桥壳总成,外侧反作用杆支架1的C形凹槽与桥壳本体3方形轴径的下表面和两个侧面配合,两侧采用C形焊缝焊接,提升焊接强度;内侧反作用杆支架2的C形凹槽与桥壳本体3方形轴径的下表面和两个侧面配合,两侧采用 C形焊缝焊接,提升焊接强度;外侧反作用杆支架1和内侧反作用杆支架2的内侧平面相对且平行,两圆孔平齐;在桥壳本体3的另一侧对称焊接相同结构的外侧反作用杆支架和内侧反作用杆支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外侧反作用杆支架1,采用单个角形结构,角形上采用一个圆孔,圆孔两端平面平行,圆孔的径向一侧采用平面结构,用于与反作用杆连接;采用C形凹槽结构,用于与桥壳本体3配合焊接;C形凹槽向一侧偏移20°,用于躲避桥壳本体3的圆方过渡位置,保证焊接强度。
所述内侧反作用杆支架2,采用单个角形结构,角形上采用一个圆孔,圆孔两端平面平行,圆孔的径向一侧采用平面结构,用于与反作用杆连接;采用C形凹槽结构,用于与桥壳本体3配合焊接;C形凹槽底面带有弧度,用于躲避桥壳本体3的琵琶孔圆角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支架结构,即每个反作用杆支架上只布置一个角形和圆孔,与反作用杆连接,此种结构相对于原结构,减少了两个角形连接处的材料,从而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的应用位置—桥壳总成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的外侧反作用杆支架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的外侧反作用杆支架A-A向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的内侧反作用杆支架主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反作用杆下支架的内侧反作用杆支架B-B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0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DPE双壁中空缠绕管
- 下一篇:一种尺寸可调的门条打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