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复直机构的锡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9815.6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4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铜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B21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机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复直机构的锡焊装置,包括支架、沾锡压紧装置、焊压机构和复直装置;所述沾锡压紧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焊压机构与所述沾锡压紧装置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复直装置设置于沾锡压紧装置前侧;该设备具有结构巧妙,操作容易,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劳动成本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电感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锡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复直机构的锡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器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电路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具有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作用,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电感器还具有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的功能。现有电感器在制作时需要进行电感锡焊这一步骤,由于在锡焊时需要焊接的端角是呈﹂形,因焊接接极易造成焊锡粘在线圈骨架上,这样既导致产品外光难看,更甚导致整个产品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复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综合性能优越的带有复直机构的锡焊装置,以解决现有锡焊时将焊锡粘在骨架上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复直机构的锡焊装置,包括支架、沾锡压紧装置、焊压机构和复直装置;所述沾锡压紧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焊压机构与所述沾锡压紧装置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复直装置设置于沾锡压紧装置前侧;该所述复直装置包括:
复直固定座,设置在焊压机构正下方,用于承载带锡焊的的电感线圈骨架;
复直治具,与所述复直固定座滑动连接,用于对锡焊引脚进行整理复直后方便锡焊;及
第一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复直治具下方,用于为所述复直治具提供动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锡焊工件时,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复直装置上,先通过第一动力源的动力带动滑动连接在复直固定座的复直治具将工件复直好后,再由设置在支架上的沾锡压紧装置将锡材料推送到已经复直好的工件上,然后最后通过焊压机构将锡材料与工件焊压在一块。
综上,通过复直装置上的第一动力源带动复直治具进行复直工作,再由沾锡压紧装置和焊压机构对复直好的工作进行沾锡焊压工作,使整个装置实现了整体的全自动化生产过程,同时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复直治具包括底板和复直杆;所述复直杆阵列插设在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驱动气缸、支座和连接板;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支座顶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驱动气缸输出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复直装置上的工件复直时,先通过第一动力源上的驱动气缸产生的动力推动连接着的连接板,然后连接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复直装置上的工件进行复直,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锡焊装置是将复直与沾锡这两个工序完成隔开,所以需要多个工作人员操作,就会造成人工成本高且效率低等现象。
优选的,所述沾锡压紧装置包括第二动力源、沾锡板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源;所述沾锡板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输出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在复直装置上复直完后,需要将带有锡圈沾粘在工件上,这时候通过第二动力源产生的动力带动连接着的沾锡板将锡材料推送到位于相同一侧上的工件上,从而完成沾锡工作。
优选的,所述焊压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源、焊压固定板和压紧板;所述焊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源设置在焊压固定板上;所述压紧板与所述第三驱动源输出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沾锡工作完成后,需要将锡与工件通过焊压焊接在一起,这时候通过第三驱动源产生的动力带动连接着的压紧板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压紧板对下方的工件进行焊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铜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铜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9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的移动就位支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锅把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