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7673.X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8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曙阳;王振国;杨庆山;闫渤文;李珂;魏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 |
代理公司: | 50247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风道 模拟风机 出风端 进风端 阀门 进风通道 模拟装置 中心风道 中心风 风洞 风口 连通 本实用新型 龙卷风 风洞流道 出风 进风 外设 一体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包括风洞流道,风洞流道上设有模拟风口,且模拟风口外设有模拟装置;模拟装置包括中心风道、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中心风道内安装设有模拟风机;第一导流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与进风端相连通,且第一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之间设有第一阀门;第二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相连通,且第二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之间设有第二阀门;中心风道上设有位于模拟风机进风端与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之间的第二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上设有第三阀门;中心风道上设有位于第二进风通道与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之间的第四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洞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691843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风洞的龙卷风模拟器,主要包括风洞、风塔、导流板、电机、整流罩、风扇转子、蜂窝器和升降台;其中,风塔整体为筒体结构,安装在风洞实验段上壁外侧;风塔主要包括整流装置和导流装置;整流装置包括整流罩和蜂窝器;整流罩内部安装电机和风扇转子;导流装置主要是产生涡旋风场的导流板;蜂窝器用于整流,与电机的轴线平行;升降台安装在风洞实验段上下洞壁之间。
公开号为CN10765565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罐、支撑架、缓冲机构和试验设备;所述压缩空气罐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地面上方;所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端向下并垂直于地面;所述缓冲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空气罐远离出气口端的一端连接,缓冲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用于减缓压缩空气罐释放气体时产生的后坐力;所述试验设备设置于所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端与地面之间。
即现有技术中,龙卷风模拟器和下击暴流模拟器均只能单独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当风洞试验中在模拟龙卷风后需要再模拟下击暴流,则需要将龙卷风模拟器拆下并更换为下击暴流模拟器,导致试验间隔加长,操作复杂;若在风洞试验装置中同时安装龙卷风模拟器和下击暴流模拟器,则又会导致投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采用同一个模拟器,既可以模拟龙卷风,又可以模拟下击暴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一体化风洞,包括风洞流道,所述风洞流道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模拟风口,且所述模拟风口外设有用于模拟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模拟装置;
所述模拟装置包括中心风道、第一导流风道和第二导流风道,所述中心风道内安装设有模拟风机;
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模拟风机的出风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模拟风机的进风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所述第二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模拟风机的出风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导流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模拟风机的出风端之间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导流风道的出风端设置在所述中心风道背向所述模拟风机出风端的一端的四周,或所述第二导流风道的出风端设有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出风口罩设在所述中心风道背向所述模拟风机出风端的一端外;
所述中心风道上设有位于所述模拟风机进风端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之间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上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中心风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之间的第四阀门;
所述中心风道背向所述模拟风机出风端的一端为距离所述风洞流道的轴线最近的最近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风道位于所述中心风道与所述第二导流风道之间;所述第一导流风道的出风端设有第五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76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模拟移动下击暴流突风效应的风洞
- 下一篇:基于微应变的风场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