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兵救护背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56570.1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4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准星(山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 地址: | 276216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兵 救护 背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兵救护背带,该背带包括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腿部固定部、用于救护人员背负撑起患者的肩部固定部和用于固定患者腰部的腰部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一体式连接,所述腿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一体式连接后形成封闭圆形背带。救护人员通过腿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实现对患者身体的固定,对患者身体固定后救护人员通过肩部固定部将患者背负撑起,整个结构简单,单人即可完成整个背负过程,没有多余的设计,符合户外或者战场环境的需要,同时救护人员在背负患者过程中不依赖双手,解放了双手保证了救护人员基本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兵救护背带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战斗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伤员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救护人员经常会用担架或者双人拖动的方式将伤员移至安全区,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战斗人员的战斗力就会因为需要双手去处理伤员而严重下降,可能无法正常的进行操枪射击,大大地缩减了我方的战斗力,而且救护人员因为双手被占用而处于毫无自保能力的情况,很有可能因为救护伤员而引发更多的人员伤亡。另外担架体积较大,需要占用巨大的储存空间,不便于携带,而且担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很大的铺设空间,增加了伤员救护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的单兵救护背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便于操作,适于户外或者军用的单兵救护背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单兵救护背带,该背带包括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腿部固定部、用于救护人员背负撑起患者的肩部固定部和用于固定患者腰部的腰部固定部,所述腿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均可灵活调节长度,所述腿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一体式连接,所述腿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一体式连接后形成封闭圆形背带。救护人员通过腿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实现对患者身体的固定,对患者身体固定后救护人员通过肩部固定部将患者背负撑起,整个结构简单,单人即可完成整个背负过程,没有多余的设计,符合户外或者战场环境的需要,同时救护人员在背负患者过程中不依赖双手,解放了双手保证了救护人员基本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通过将腿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和腰部固定部均设置为长度可灵活调节使背带能够满足不同体型的人员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固定部设有束腿部和承腚部,所述束腿部两端与承腚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腚部与腰部固定部和肩部固定部一体式连接。通过束腿部的设计实现了对患者腿部的固定,通过承腚部实现了对患者腚部的固定。束腿部与承腚部的固定连接保证了腿部固定部结构的稳定,腿部固定部结构的稳定保证了患者身体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束腿部两端均与承腚部固定连接形成圆形束腿结构,所述束腿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束腿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束腿部上均设置有可调节束腿部长度的第一书包扣。束腿部设置为两个满足满足对患者双腿束缚的需要,两个束腿部之间设置的间隙使患者在被背负过程中能够保持舒适,也便于背负过程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承腚部一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弹力蜂窝垫,所述承腚部另一侧与束腿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腚部两端与肩部固定部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弹力蜂窝垫的设计使患者在被背负过程中腚部能够保持舒适,也便于背负过程的稳定,同时固定弹力蜂窝垫的设计也增加了承腚部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肩部固定部设置为第一肩部固定部和第二肩部固定部,所述第二肩部固定部一端设置有可调节肩部固定部长度的第二书包扣,所述第二书包扣与承腚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肩部固定部另一端与腰部固定部连接,所述承腚部另一端与第一肩部固定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肩部固定部另一端与腰部固定部连接。通过第二书包扣的设计实现了对肩部固定部长度的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肩部固定部与承腚部的固定连接以及肩部固定部与腰部固定部的固定连接保证了整个背带结构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准星(山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红准星(山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6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原料研磨装置
- 下一篇:高效自动切菜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