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的拱形内支撑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6340.5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2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韩金路;丁兆东;胡南梅;潘文斌;吕程;郑贺;焦洪军;罗鹏昊;任丹丹;潘修柱;吴文强;阎琳琳;张爽;刘永吉;郑冬冬;金松爱;邢亚男;姚春峰;王赢;魏金鹏;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巨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拱形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的拱形内支撑,特别适用于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量丰富,锚索施工难度大,易发生蠕变或周边地下空间限制无法施工锚索的基坑支护顶目。拱形内支撑由围护桩或墙、冠梁、支座以及拱形钢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拱形内支撑,是针对在传统内支撑需设置支撑柱对后续施工的影响,采用不占用地下结构施工空间的拱形或梯形结构,利用结构自身在支座处产生的水平分力对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支撑结构不受基坑形状、深度的影响,可在任意位置设支撑,支撑材料可重复使用,且可模块化组装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深基坑的拱形内支撑,这种拱形内支撑利用拱脚的水平分力达到对围护结构的支撑作用,且可以在围护结构的任一标高进行一道或多道支撑、避免了大跨度水平内支撑需在基坑内部设置承重桩(立柱)而给主体施工造成的麻烦以及拖延工期,同时,拱形支撑采用装配式构件,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内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考虑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基坑工程尤其是深基坑越来越多。
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完善,目前的深基坑施工技术主要有锚拉式结构、支撑式结构等。深基坑工程大多数都位于城市内繁华地段,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支护工程不仅需要考虑自身整体稳定、安全,同时需考虑基坑周边如道路、建筑物,地下管网等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同时,伴随国家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等因素影响,锚拉式结构应用于基坑周边有建筑物地下室,地下构筑物时,锚(索)杆有效锚固长度不足时,不能采用锚杆(索)。另外,当锚杆(索)施工造成基坑周边建筑物损害,违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时也不能采用。在我国近海或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为饱和软土,因锚杆(索)施工难度大,锚杆(索)极易发生蠕变,施工质量极难控制,且对施工降水造成沉降敏感的区域,也无法采用锚拉式结构。
支撑式结构目前主要有钢支撑、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在基坑内现浇而成的结构体系,其制作需要较长时间的养护,制作后不能立即发挥作用,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能进行下一步作业。另外,拆除工作量巨大,支撑材料不能反复使用,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经济和施工速度上达不到预期效果。尤其是跨度较大基坑,为保证构建物稳定,仍需在基坑内部设置支撑立柱,支撑立柱设置时需要考虑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在进行土方开挖及立体结构施工时,仍需考虑立柱的影响,且支护完成后,仍需对其进行拆除。另外,传统内支撑均为平面支撑,支撑构件在基坑内纵横交错,也为后续土方开挖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锚拉式结构和支撑式结构支护方法在特殊条件下,如基坑周边的特殊环境,近海或沿海地区的饱和粘性土等复杂地质条件,国家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完善,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等方面均存在局限。因此,不占用地下结构施工空间的拱形或梯形内支撑结构,其适用范围广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占用地下结构施工空间的拱形内支撑,拱形钢结构体系采用拱形或梯形结构,利用结构自身在支座处产生的水平分力对围护结构进行支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的拱形内支撑由围护桩或墙、冠梁、支座以及拱形钢结构组成,所述冠梁通过支座设置于围护桩或墙顶部,所述拱形钢结构设于冠梁上。
其中,所述围护桩或墙与止水帷幕联合支护,围护桩或墙作为挡土结构,承载着基坑外部土体压力,同时也做为支撑构件的受力传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占用地下结构施工空间的拱形内支撑,是针对在传统内支撑需设置支撑柱对后续施工的影响,采用不占用地下空间的拱形或梯形结构,利用结构自身在支座处产生的水平分力对围护结构进行支撑,支撑结构不受基坑形状、深度的影响,可在任意位置设支撑,支撑材料可重复使用,且可模块化组装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巨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巨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6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拆边开槽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钢结构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