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连结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5258.0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4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玮;范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2 | 分类号: | H01R12/72;H01R12/73;H01R13/02;H01R13/627;H01R13/631;H01R13/73;H01R12/70 |
代理公司: | 11315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端部 盖体 母端 固定件 结合件 延伸件 限位 底座 平面方向 一端设置 连结器 板体 卡扣 内缘 突块 一轴 匹配 浮动 创作 | ||
本创作为一种浮动连结器,其包含一公端部、一母端部与一固定件。公端部设置一第一端子及形成一延伸件。母端部包含一底座、一盖体与一第二端子。底座与盖体结合以设置一第二端子。盖体的二侧分别的形成一结合件以匹配延伸件。结合件的内缘形成突块。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盖体的表面及另一端固定在一板体。当公端部与母端部结合,延伸件卡扣在结合件,进而将公端部限位在一轴方向及母端部受固定件限位在一平面方向。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通过公端与母端进行板对板连接的浮动连结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浮动式连接器是在连接器结合之后,允许在例如X轴、Y轴与Z轴提供些许的偏移量,让组装后连接器可以便于连接。
然而,传统的浮动式连接器虽然便于连接,但是组装后连接受到外力的冲击之后,有可能因而偏移量的公差,让连接器的公端脱离母端。
有鉴于此,本创作提出一种浮动连结器,其用以解决传统连接器所造成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连结器,能够适用在板对板的连接方式。
本创作的第二目的是根据前述的浮动连结器,通过锁固结构让公端部与母端部能够实现不轻易解开连接的目的。
本创作的第三目的是根据前述的浮动连结器,具有一次性的锁固结构,且提供轴方向与平面方向的偏移量,以便于进行安装。
本创作的第四目的是根据前述的浮动连结器,藉由延伸件、结合件与固定件,让公端部与母端部能够限制在某一轴方向或某一平面移动。
本创作的第五目的是根据前述的浮动连结器,藉由延伸件与结合件的凸块的相应的斜面结构,进而实现多次组装的目的。
本创作的第六目的是根据前述的浮动连结器,提供第二端子具有突出件与弹性件,藉由突出件连接盖体并配合弹性件,让突出件能够根据来自盖体的一外力进而驱使弹性件产生形变,让盖体在平面方向移动。
本创作的第七目的是根据前述的浮动连结器,母端部包含底座、盖体与第二端子,其中盖体相对于底座是浮动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浮动连结器,是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浮动连结器包含公端部、母端部与固定件。公端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以设置第一端子。公端部的二侧分别的形成延伸件。其中,第一端子的一端能够连接第一板体及在延伸件的侧边形成肋体。母端部包含底座、盖体与第二端子。底座与盖体结合以形成第二容置空间以设置第二端子。其中,第二端子的一端能够连接第二板体。第二端子的另一端能够连接第一端子的另一端。其中,盖体的二侧分别的形成结合件以匹配延伸件。又,结合件的内缘形成突块。固定件设置在母端部的二侧。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盖体的表面及固定件的另一端能够固定在第二板体。其中,当公端部与母端部结合,可让延伸件的肋体卡扣在结合件的突块,进而将公端部限位在轴方向及母端部受固定件限位在平面方向。又,轴方向垂直于平面方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提供的浮动连结器,可以在公端部与母端部组装过程轻易的进行安装,也可以避免公端部与母端部之间受外力驱使而脱离连接状态。
本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一第一实施例的浮动连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说明本创作的图1的浮动连结器的母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说明本创作的图1的浮动连结器的公端部与母端部的结合示意图。
图2c是说明本创作的图1的浮动连结器的公端部与母端部的另一结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5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