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2865.1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任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黄茶闷黄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系统,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闷黄室、设置在闷黄室内的闷黄架、设置在闷黄架上的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包括多个沿闷黄架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筛网、滑移设置在相邻筛网之间且与闷黄架连接的加热网、驱动加热网滑移的升降组件,以及与加热网连接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筛网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具有控制茶叶的受热温度以提升茶叶的闷黄效果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世界唯中国所独产。黄茶除具有独特的外形之美外,其营养和药理成分在六大茶类中亦表现出色,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黄茶的制作的基本工艺为:杀青—闷黄—揉捻—干燥,工序与绿茶有相似之处,只是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而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黄茶的生产工艺,无论是黄芽茶、黄小茶还是黄大茶,其中“闷黄”工序是形成黄茶茶色金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三黄”品质特征必不可少的工序。在闷黄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促进茶叶中某些成分的变化与转化,而且还可以减少茶的苦涩味,增加甜醇味等。
由此可见,闷黄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目前闷黄工艺主要靠人工完成,在茶叶杀青后或热揉后,将茶叶堆积在一起,并用草纸捂或者覆盖棉衣等方式,依靠茶叶自身的呼吸作用发热,由于湿热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很多,特别是C-EGCG和L-EGC大量减少,由于这些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泽和较绿茶醇和的滋味。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茶叶产生的热量根据茶叶采摘时间和堆积数量而变化,因此闷黄温度难以控制,从而降低了黄茶的闷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系统, 能控制茶叶的受热温度,提升茶叶的闷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系统,包括闷黄室、设置在闷黄室内的闷黄架、设置在闷黄架上的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的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包括多个沿闷黄架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筛网、滑移设置在相邻筛网之间且与闷黄架连接的加热网、驱动加热网滑移的升降组件,以及与加热网连接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筛网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茶叶均匀铺设在筛网上,以此提高茶叶的受热面积,提高茶叶的闷黄均匀度;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茶叶的温度情况,处理器接受到温度检测装置的电信号之后对升降组件进行控制,以此调节加热网与茶叶表面的间距,以控制茶叶的受热温度,提升茶叶的闷黄效果;通过加热网上的电热丝对筛网上的茶叶进行双面熨烫,以此使茶叶表面受热均匀,提高闷黄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闷黄架上设置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包括与闷黄架内侧铰接的触杆、与闷黄架连接的承接杆,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触杆与闷黄架的扭簧,所述筛网滑入闷黄架时推动触杆与承接杆连接以使相邻的电热丝通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筛网滑动时进入闷黄架内,并与触杆抵接,筛网持续移动时,推动触杆转动至与承接杆处于一线时电热丝通电发热,以此进行闷黄工序;当筛网脱离闷黄架时,触杆在扭簧的作用下脱离承接杆,电热丝自动断电,以此减少电热丝的电能浪费,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闷黄架两侧的滑杆、滑移设置在滑杆上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闷黄架上的用于锁定温度传感器的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闷黄架存在非满载状态,因此通过沿滑杆滑移温度传感器使温度传感器与含茶叶的筛网相对,以此对茶叶进行温度检测,提高闷黄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2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