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耙选尾矿浓密砂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1042.7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2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民;赵占斌;马波;王青海;张斌;叶平先;王国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B01D21/01;B01D21/02;B01D21/24;B01D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翟磊 |
地址: | 101599 北京市密云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耙选 尾矿 浓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耙选尾矿浓密砂仓,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尾矿浓缩设备结构复杂、放砂浓度低以及排料不畅的问题。包括砂仓体、絮凝给料管、具有中间隔板的中心给料桶、尾矿进料管、溢流槽、环形沉降锥、滑架流态化装置以及双螺旋卸料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改变了料流在砂仓流场变化,加速了微细颗粒尾矿的絮凝团聚速度;同时,通过采用机械滑架流态化放砂技术,实现了最高底流浓度条件下的顺利放砂。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浓缩效率高和底流浓度高等突出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耙选尾矿浓密砂仓。
背景技术
矿山工业在对选矿生产过程中产出的低浓度尾矿进行浓缩脱水时,一般采用带有耙架的深锥浓密机或立式砂仓。在浓密机或立式砂仓的底部,当尾矿浓度达到一定值之后,浆体的流变特性呈非牛顿流体特征,其屈服应力较大,难以实现顺利排料。
现有技术的浓密机一般采用结构复杂的刮泥耙破坏这种屈服应力以实现高浓度放矿,刮泥耙卸料方式存在着结构复杂、消耗功率高、制造成本高以及维护维修复杂等问题;对于高压实度的尾矿,还存在着压耙的隐患。
现有技术的立式砂仓一般采用在仓底部加设喷嘴,采用高压喷水嘴局部流态化造浆、气力造浆或气水联动造浆等技术来实现高浓度排放。高压喷水嘴局部流态化造浆可造成排放的尾矿浓度降低;气力造浆则由于气泡上升干扰了尾矿的沉降效果,降低了浓密速率;气水联动造则兼有使排放的尾矿浓度降低和干扰尾矿沉降降低浓密速率的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耙选尾矿浓密砂仓,实现低浓度尾矿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和顺利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耙选尾矿浓密砂仓,包括砂仓体、絮凝给料管、中心给料桶、尾矿进料管、溢流槽、环形沉降锥、滑架流态化装置以及双螺旋卸料装置;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砂仓体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给料桶设置在所述砂仓体内的顶部中心处并与所述砂仓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给料桶通过环形隔板分为上部的进料区和下部的混合区,所述混合区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环形隔板与所述中心给料桶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隔板与所述中心给料桶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尾矿进料管与所述进料区相连通;所述絮凝给料管与所述混合区相连通;所述环形沉降锥设置于所述砂仓体内并位于所述中心给料桶的正下方;所述砂仓体的底壁具有出料口,所述滑架流态化装置设置于所述砂仓体内并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所述双螺旋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无耙选尾矿浓密砂仓是一种新型的尾矿脱水浓缩设备。该设备取消了传统浓密机的刮泥耙及其传动驱动装置;采用深锥浓密砂仓,使尾矿进入砂仓后自稀释成适合絮凝剂发挥最佳效果的浓度并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在中心给料桶和砂仓中形成特殊流场,实现粗颗粒的重力自然沉降和细粒级尾矿的絮凝结团沉降;采用了机械滑架流态化放料方式,可在不降低尾砂浓度和不影响浓密效果的前提下,靠滑架流化装置把压实密度大的放砂区域实施扰动流态化并扒向出料口,使其压实密度降低从而达到放砂通畅的效果。双螺旋卸料装置具有互相清理粘附物料的作用,以防止黏度较高的细粒级尾砂粘附在螺旋轴上起不到输送的作用。通过双螺旋卸料装置实现高浓度尾料的顺利排放。
具体的,尾矿进料管用于运输低浓度尾料,絮凝给料管为一端与装有絮凝剂的容器相连通的管道。
具体的,所述溢流槽可以设置在砂仓体内部或外部,如设置在内部,则溢流堰低于砂仓体顶部;如果设置在外部,则砂仓体上边沿充当溢流堰,此时溢流槽外侧壁应高于砂仓体顶部,且在砂仓体上边沿的侧壁开设若干个溢流孔。无论溢流槽设置在砂仓体内部或外部,都应有开设在溢流槽底部的回流管孔且与外部的上清液回流管道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尾矿进料管沿所述中心给料桶的切线方向与所述中心给料桶相连接,并与所述进料区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1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