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48614.6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7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唐愚;莫志炽;雷田辉;王学光;范新四;张浩;赵声海;陈钦潮;徐佳玲;郭达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 代理公司: | 44259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迎新 |
| 地址: | 514199 广东省梅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条 挡件 楼板 调节杆 定位筒 限位块 中空通道 测量孔 紧固绳 楼板厚度测量 本实用新型 同一水平面 底面贴合 一端连接 铰接处 可滑动 可转动 上表面 铰接 外壁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器,包括有用于插入楼板测量孔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测量条,所述定位筒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楼板上表面接触的限位块;所述测量条内设置有中空通道,所述测量条底端的外侧铰接有长度大于楼板测量孔直径的挡件,所述挡件上的铰接处两侧相比较,其一侧为重量较轻的轻侧,另一侧为重量较重的重侧,当所述轻侧和所述重侧在同一水平面时,所述挡件的重侧与所述测量条的底面贴合;所述限位块上方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限位块的上方,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紧固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紧固绳的另一端从上往下穿过所述测量条的中空通道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挡件的重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建筑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的楼板厚度是关乎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对楼板的厚度进行测量,传统的方法是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上打穿一个楼板测量孔,在楼板下面一层有人用托板顶住板底面,然后用钢卷尺向下探底触到托板面,测量人员读水平面对应的钢卷尺的读数即为板厚,此方法上下两层均需有人操作;也有一些可以单人测量的小仪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都需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测量楼板厚度,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器,可以解决现有的楼板厚度测量不够简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器,包括有用于插入楼板测量孔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测量条,所述定位筒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楼板上表面接触的限位块;所述测量条内设置有中空通道,所述测量条底端的外侧铰接有长度大于楼板测量孔直径的挡件,所述挡件上的铰接处两侧相比较,其一侧为重量较轻的轻侧,另一侧为重量较重的重侧,当所述轻侧和所述重侧在同一水平面时,所述挡件的重侧与所述测量条的底面贴合;所述限位块上方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限位块的上方,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紧固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紧固绳的另一端从上往下穿过所述测量条的中空通道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挡件的重侧;所述测量条上设置有刻度。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限位块在所述定位筒的外壁上往径向方向延伸而成。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限位块的上方向上延伸有垫高块,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垫高块上。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将两者拉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设置位置到所述定位筒轴心的距离大于所述调节杆可转动的一端到所述定位筒轴心的距离。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挡件铰接在所述测量条的底部。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筒和所述测量条之间设置有防护筒,所述防护筒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筒内,所述测量条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防护筒内,所述挡件铰接在所述防护筒的底部。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防护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测量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块的下方,当所述第一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卡块接触时,所述测量条的下表面与所述防护筒的下表面平齐。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调节杆成圆周等距分布在所述测量条外侧。
作为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器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捆条,所述捆条用于将所有的所述调节杆连接紧固绳的一端拉近,以使所述紧固绳处于松弛状态,使所述挡件的重侧不受所述紧固绳的拉力影响而自然垂下,令所述挡件呈垂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8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