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囊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46993.5 | 申请日: | 201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韩雅玲;林振健;陈智哲;邓新旺;孔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朱肖凤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用于扩张原始血管支架,球囊构件具有压力腔,球囊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贴合段、翻转段以及支撑段,压力腔包括扩张腔以及支撑腔,引流腔与支撑腔相连通;球囊构件具有收缩状态和的膨胀状态,球囊构件插设于原始血管支架并从收缩状态膨胀至膨胀状态的过程中能够将原始血管支架扩张为成型血管支架,扩张腔能够向贴合段施加朝向周侧的扩张力以使得贴合段贴合于成型血管支架内管壁的前段,支撑腔能够向翻转段施加翻转力以使得成型血管支架内管壁的后段向外翻转并使得翻转段贴合于成型血管支架内管壁的后段。这样成型血管支架的后侧翻转形成的翻边便贴合于冠脉开口外缘的血管壁,降低了冠脉开口部位出现再狭窄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开口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动脉炎、夹层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的,该病症可能发生在血管开口、开口近端及远端、分支等位置,同时因该病症造成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角度的不同,病变血管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扭曲或者成角等病变。为治疗这一病症,目前医学界通常使用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其利用球囊构件打开血管内的狭窄病变部位,同时为解决血管病变部位再狭窄问题,常在该病变部位放入一个或多个血管支架。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一种冠状动脉口部3mm范围内的病变,由于病变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冠脉开口处血管的易回弹性,在植入支架时,为确保支架覆盖整个病变区域且更精准的支撑病变血管,通常会将1-2mm的部分血管支架留在开口病变处的外部,然后再进行扩张,即在血管成形术后会有1-2mm血管支架裸露在冠脉开口外部,无法与冠脉开口外缘血管壁贴合,而血管支架裸露部分会大大提高血管支架内发生血栓及增生的概率,导致冠脉开口病变部位出现再狭窄,并对后续再介入治疗时指引导管无法定位埋下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血管支架在支架扩张术后会有部分裸露在冠脉开口外部而无法与冠脉开口外缘血管壁贴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球囊导管,用于扩张原始血管支架,所述原始血管支架呈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囊构件和引流构件,所述球囊构件具有压力腔,所述引流构件具有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引流腔并开设有用于供流体进入到所述引流腔内的引流口;
所述球囊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贴合段、翻转段以及支撑段,所述压力腔包括由所述贴合段围设形成的扩张腔以及由所述翻转段与所述支撑段共同围设形成的支撑腔,所述引流腔与所述支撑腔相连通;所述球囊构件具有所述压力腔未流入流体时的收缩状态和所述压力腔充满流体时的膨胀状态,所述球囊构件插设于所述原始血管支架内并从所述收缩状态膨胀至所述膨胀状态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原始血管支架扩张为成型血管支架,所述扩张腔能够向所述贴合段施加朝向周侧的扩张力以使得所述贴合段贴合于所述成型血管支架内管壁的前段,所述支撑腔能够向所述翻转段施加翻转力以使得所述成型血管支架内管壁的后段向外翻转并使得所述翻转段贴合于所述成型血管支架内管壁的后段。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压力腔及所述引流腔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具有与所述压力腔及所述引流腔均隔离设置且与外界连通以供外部结构件穿入的引导腔。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段在所述膨胀状态下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翻转段的延伸方向夹角小于或等于90°。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引流构件远离所述球囊构件一端的管座,所述管座用于供所述流体进入所述引流腔。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引导管并用于对所述球囊构件进行定位的标记环。
进一步地,所述标记环设有三个且分别对应所述贴合段、所述翻转段及所述支撑段。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球囊构件外表面的棘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69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