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5464.3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0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爽;李志杰;李慧;郭敏;史韵;袁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11638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限位气囊 限位环 连接套筒 螺纹套筒 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表面滑动 表面粘接 固定套筒 限位作用 防滑脱 表面螺纹 直径增大 滑动 胸腔 内壁 向内 转动 挤压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该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表面粘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环的内壁与引流管本体的表面粘接,螺纹套筒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套筒,连接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套筒。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限位气囊,使限位气囊的直径增大,通过限位气囊对引流管本体起到限位作用,转动第二限位环,通过第二限位环和限位气囊将引流管本体固定在胸腔上,同时,第二限位环和限位气囊均对引流管本体限位作用,防止引流管本体向外或向内滑动,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及呼吸内科常用的排出胸腔积液积气的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带侧孔的直形管,使用时由医生在患者胸壁打孔放置,并由缝合于胸壁软组织的缝线固定其位置。
但胸管仅由缝线固定于胸壁软组织上,容易滑脱,临床多见由于缝线过松、断损及皮肤松驰等原因导致胸管向外或向内滑动,若向外滑至皮下可造成皮下气肿,滑出体外可造成气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胸管仅由缝线固定于胸壁软组织上,容易滑脱,临床多见由于缝线过松、断损及皮肤松驰等原因导致胸管向外或向内滑动,若侧孔向外滑至皮下可造成皮下气肿,滑出体外可造成气胸,而提出的一种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滑脱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表面粘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壁与引流管本体的表面粘接。
所述螺纹套筒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套筒,且第二固定套筒位于第一固定套筒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的右侧和第二固定套筒的左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气囊,所述限位气囊的内壁与连接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气囊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套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连接套筒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内壁与连接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位于第二限位环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凹槽的右侧,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连接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限位柱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与第二固定套筒之间最大距离大于限位气囊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左侧粘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内壁与第二固定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表面直径与第一固定套筒的外表面直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未经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5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肛门辅助排泄插管
- 下一篇: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的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