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流速测量便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4343.7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3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一鸣 |
主分类号: | G01P5/24 | 分类号: | G01P5/24 |
代理公司: | 37212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雁<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杆 主杆 本实用新型 导向销 第一端 折弯 超声波能量转换器 环境监测设备 超声波测量 超声波流速 弧形导向槽 倾角测量仪 便携装置 简易结构 携带方便 连接栓 外套管 折弯头 三轴 套接 测量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流速测量便携装置,属于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相互套接的的主杆和副杆,副杆第一端套接到主杆第二端内,副杆和主杆通过连接栓连接,主杆和副杆外部套装外套管;副杆第一端设有折弯头,折弯头上设有导向销,对应导向销,主杆上开设弧形导向槽,折弯头上方一侧设有限位部;副杆上设有三轴倾角测量仪,副杆上至少布置一套超声波能量转换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实现了简易结构,利用超声波测量流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流速测量便携装置,属于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排污单位废气污染源应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对废气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目前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最常用的在线流速测量装置为皮托管流量计,进行人工检测使用便携式流速测量装置也是使用皮托管原理来进行流速测量。当安装的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所测量排筒内废气的流速小于5米/秒时,自动检测装置的流速仪出现测量数据不稳定的情况,同时人工检测使用便携式流速仪进行人工检测时也出现流速不稳定检测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流速的情况。根据2017年生态环境部环办环监【2017】61号文件要求排筒烟气流速小于5米/秒时,安装的流速测量装置应当选用线测量或面测量设备。目前应用于废气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的流速线测量的设备有超声波(时差法)原理的,废气污染源超声波烟气流量在线自动测量装置由于受测量时必须两个超声波能量转换装置要在烟气流速的方向上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工作,设备需成一定角度对穿成一直线固定在排筒的两侧。目前现有的超声波流速仪仅制造出用于固定安装的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目前超声波采样装置、超声波采样烟枪无法实现在烟道内成一定角度折弯,致使两个超声波换能装置无法产生与烟气流向平行方向上存在垂直距离,便携式超声波流速测量装置一直没有产品设计出来。
我国现今用于烟气检测的人工便携式流速检测设备大都仅仅停留在使用皮托管测量原理上踏步不前。废气污染源就算是按要求安装了符合的线测量要求的流速测量设备,也无法使用人工监测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比对检测,来验证在线设备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流速测量便携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实现了简易结构,利用超声波测量流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声波流速测量便携装置,包括相互套接的的主杆和副杆,副杆第一端套接到主杆第二端内,副杆和主杆通过连接栓连接,主杆和副杆外部套装外套管;
副杆第一端设有折弯头,折弯头上设有导向销,对应导向销,主杆上开设弧形导向槽,折弯头上方一侧设有限位部;副杆上设有三轴倾角测量仪,副杆上至少布置一套超声波能量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声波流速测量装置不工作时,外套管套装在副杆和主杆外部,外套管第一端位于主杆中部,外套管第二端位于副杆中部,副杆和主杆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声波流速测量装置工作时,推动外套管从副杆向主杆方向移动,外套管底端导槽推动折弯头绕连接栓向上转动,副杆绕连接栓向下转动,折弯头的限位部卡合主杆上端内壁,倾角传感器开始工作,用于补偿副杆向下倾斜角度,超声波能量转换器互相发送信号,并根据倾角传感器测得的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倾斜角度对副杆折弯角度进行补偿,测知副杆的实际折弯角度,计算烟气流速。
所述的对应导向销,外套管上开设外套管限位槽。
所述的主杆上设有定位销,对应定位销,外套管上开设外套管定位导槽。
所述的折弯头底部一侧开设锁紧槽,对应锁紧槽,主杆上部设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开设设于主杆上部的锁紧导槽,锁紧导槽内设有锁紧杆,锁紧杆靠近主杆第一端连接有锁紧栓,锁紧栓贯穿主杆设置,主杆上沿轴向开设调节槽,主杆上沿径向开设固定槽,调节槽和固定槽交叉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一鸣,未经李一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4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