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动力储能单体、模组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3352.4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0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明;曾庆欣;辛程勋;吴超;辛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6/00 | 分类号: | H01M16/00;H01M10/04;H01M10/42;H01M2/10;H01M2/20;H01M2/26;H01G9/145;H01G9/08;H01G9/008;B60L50/40;B60L50/60 |
代理公司: | 50247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4007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复合储能 复合动力 电芯 本实用新型 电池单元 电容单元 软包体 体内 软包 储能单体 用电设备 复合 模组 储能设备 单体壳体 电池电容 电池供电 联合供电 电容 储能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动力储能单体,包括单体壳体,所述单体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储能电芯;所述复合储能电芯包括聚合物软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合物软包体内且复合为一体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电容单元;或,所述复合储能电芯包括聚合物软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合物软包体内的一个电池单元或复合为一体的至少两个电池单元;所述复合储能电芯包括聚合物软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合物软包体内的一个电容单元或复合为一体的至少两个电容单元。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复合动力储能模组和复合动力储能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动力储能单体、模组及设备,可根据用电设备不同以及用电设备工况的不同,合理选择电池供电、电容供电或电池电容联合供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动力储能单体、模组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电能为动力,具有清洁、高效、环保等特点,随着电动车辆的不断发展,电动车的占有率越来越高。电动车在不同状态行驶,对电池的要求也不一样。当低速行驶时,电动车对电池的放电功率要求不高,电池在低放电倍率工况下工作;当高速行驶时,电动车的放电对功率要求高,这个时候往往是需要大功率放电,即要求电池在高放电倍率工况下工作。另外,当电动汽车在不同应用场景行驶时需要满足不同的工况条件,由于不同应用场景所需的输出功率不同,因此,要求储能设备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而输出不同的动力功率,如电动汽车在遇到长距离爬坡状态时,需要长时间的提供大功率的动力输出,现有的电池由于受到大功率输出的限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如使陷入坑中的电动汽车从坑中驶出时,也需要储能设备在短时间内输出大功率。
若电池一直保持低放电倍率工况工作,则其续航时间和使用寿命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而高放电倍率工况对会造成电池的过快损耗,当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的储存容量和放电性能等性能均有所下降,不仅导致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下降,而且甚至会出现无法进行大功率输出的情况,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随着储能技术领域的发展,本领域技术人员发现,电容器和电池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电容器具有充放电快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用于输出大功率,但储能容量较电池小。电池具有储能容量大的优点,但存在充放电较慢的缺点,若用于输出大功率,则对其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动力储能单体、模组及设备,可根据用电设备不同以及用电设备工况的不同,合理选择电池供电、电容供电或电池电容联合供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了一种复合动力储能单体,
包括单体壳体,所述单体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储能电芯;
所述复合储能电芯包括聚合物软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合物软包体内且复合为一体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电容单元;或,
所述复合储能电芯包括聚合物软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合物软包体内的一个电池单元或复合为一体的至少两个电池单元;或,
所述复合储能电芯包括聚合物软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合物软包体内的一个电容单元或复合为一体的至少两个电容单元。
进一步,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隔膜,所述电池隔膜的两侧分别设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有电池电解液;
所述电容单元包括电容隔膜,所述电容隔膜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电容电解液。
进一步,所述单体壳体内设有阻燃透气透液并用于固定所述复合储能电芯的填充物。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复合储能电芯输出电能的电芯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3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空气电池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极化追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