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0859.4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6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实盏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44 | 分类号: | H05B6/44;F24C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线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固定螺丝、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电磁接触位,所述第一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螺丝管,所述第一线圈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接触柱,所述接触电磁盘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凹槽,且凹槽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电磁圈,所述第一线圈底端的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顶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接触电磁盘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二螺丝管,所述接触电磁盘底端与第二线圈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二线圈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接触柱,所述第二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底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三螺丝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领域,尤其是涉及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现有的电磁炉是经过聚能复式大线圈进行加热工作,然而现有的聚能复式大线圈是通过点胶进行粘黏组合的,一旦出现损坏,就需要进行整个更换,而且高温容易使粘黏的聚能复式大线圈进行分离,为此提出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固定螺丝、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的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电磁接触位,且电磁接触位可进行导磁从而进行加热物体,所述第一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螺丝管,且第一螺丝管竖直平行在第一线圈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接触柱,且第一线圈通过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进行接触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凹槽,且凹槽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电磁圈,所述第一线圈底端的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顶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并与电磁圈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二螺丝管,且第二螺丝管竖直平行在接触电磁盘的两侧,所述接触电磁盘底端与第二线圈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二线圈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接触柱,所述第二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底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三螺丝管,且第二螺丝管竖直平行在第二线圈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固定螺丝进行连接固定,且固定螺丝穿过第一螺丝管、第二螺丝管和第三螺丝管,并且固定螺丝底端位于第三螺丝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固定螺丝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聚能复式大线圈工作时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不会轻易脱离,保证了聚能复式大线圈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第一线圈的俯视图;
图3为接触电磁盘的俯视图;
图4为第二线圈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1、第一线圈,2、第一接触柱,3、固定螺丝,4、第一螺丝管, 5、第二螺丝管,6、接触电磁盘,7、凹槽,8、第二线圈,9、第三螺丝管,10、第二接触柱,11、电磁接触位,12、电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实盏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实盏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08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吸收一氧化碳的燃烧器
- 下一篇:用于盾构机在小半径曲线始发的反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