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9892.5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3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洪毅;吴丽圆;杨春;刘霞;宋双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区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 |
代理公司: | 11129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组件 铰接环 充电枪 本实用新型 电动汽车充电 辅助固定装置 充电稳定性 三角架结构 外壳外侧壁 充电过程 方向垂直 均匀设置 可伸缩的 可调节 外侧壁 掉落 车体 铰接 座套 车身 松动 转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包括铰接环座和若干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铰接环座套设固定在充电枪外壳外侧壁;所述支撑组件均匀设置在铰接环座外侧壁周向;所述支撑组件一端与铰接环座铰接,且支撑组件绕铰接环座的转动方向垂直于铰接环座的径向方向;所述支撑组件另一端可抵靠在车身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调节角度和长度的支撑组件,且将支撑组件设置为三角架结构,使充电枪能稳定的固定在各类和形状的车体上,避免了充电枪在充电过程中松动掉落,保证了充电枪的充电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为了解决能源匮乏问题,降低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占领国内外市场。目前的交流充电桩在充电时,交流充电桩因为输出电压为220V,输出电流为32A,充满电时间普遍为6-8小时。因为充电时间较长,车主大多不能一直在电动汽车等待充电,在此期间可能会被其他人员碰撞到充电枪,导致充电枪与电池侧的插座之间松动,造成充电时的接触不良,甚至损坏插头或者电池侧的插座,影响充电使用寿命,此外,在充电时,如果受到外界的力,还可能会导致充电头脱落,导致充电失败,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稳定性,进一步,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尺寸大小不一,需要一种可随时根据新能源汽车实际尺寸大小进行调整的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来辅助固定充电枪,保持充电枪的充电姿态。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电动汽车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角度和长度的支撑组件,使充电枪能稳定的固定在各类和形状的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辅助固定装置,包括铰接环座和若干可伸缩的支撑组件;
所述铰接环座套设固定在充电枪外壳外侧壁;所述支撑组件均匀设置在铰接环座外侧壁周向;所述支撑组件一端与铰接环座铰接,且支撑组件绕铰接环座的转动方向垂直于铰接环座的径向方向;所述支撑组件另一端可抵靠在车身上;
所述支撑组件至少为3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同轴套设在内杆外侧,且内杆一端穿出外杆一端,可抵靠在车身上;所述内杆可沿外杆轴向方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外杆另一端与铰接环座铰接;
所述外杆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外杆侧壁设置有可供紧固件穿过的过孔,所述紧固件外侧壁与过孔侧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过过孔的一端可抵靠在内杆外侧壁,将内杆紧固;所述紧固件轴线垂直于外杆轴线;
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管;所述紧固管穿过过孔一端端面固定设置有中空的缓冲块;所述紧固管包括排气管和外套于排气管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侧壁与过孔侧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于排气管的外侧壁,所述排气管背向缓冲块的一端伸出螺纹管,所述排气管伸出螺纹管的一端套接有橡胶气囊,所述橡胶气囊与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伸出螺纹管的侧壁设置有排气孔和橡胶堵块;所述橡胶堵块可插入排气孔,将排气管与外界环境隔离;所述橡胶堵块的外侧通过连接绳与排气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纹管背向缓冲块的一端端面固定设置有环形挡台,所述排气管背向缓冲块的一端穿出环形挡台;所述螺纹管外侧同轴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环形挡台朝向螺纹管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外杆外侧壁。
进一步,所述内杆一端固定设置有球头螺栓,所述球头螺栓球头不转动套设有橡胶吸盘。
进一步,所述外杆内侧壁沿外杆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内杆靠近内杆另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可滑动的卡设在滑槽中的滑块。
进一步,所述滑块呈半球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杆靠近外杆一端内侧壁设置限位环台;所述滑块可与限位环台配合,将内杆另一端限制在外杆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区供电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区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9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直流快充充电桩绕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