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心筒内模板整体提升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3679.3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邓欣吉;卿恩容;彭诗苡;范双;张玮;敖灯萍;舒宁;陆灿;杨东海;郭正华;夏体波;刁川;王伟;孙灵;王文胜;杨磊;姚志刚;马建平;赵勇;吕明;杨正茂;徐光明;刘强;刘广寻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9/00 | 分类号: | E04G1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33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心 模板 整体 提升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心筒内模板整体提升平台,包括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设置于上部模板系统的底部,在所述操作平台下方设有折叠加固机构,所述折叠加固机构与所述操作平台通过铰连接;所述折叠加固机构在铰的一端搭接在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墙上,另一端搭接在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之间;所述折叠加固机构与所述操作平台在远离铰的一端设有微调螺栓。本实用新型利用“Y”字形的折叠加固机构可以对上部模板系统进行整体提升支撑,并且能够通过铰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节,使上部模板系统形成整体可提升的内模板系统,最终实现筒体内模板的整体提升及支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心筒内模板整体提升平台。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模板工程发展至今,施工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已具备相当水平,比如台模系统、快装快拆系统等,都是通过整体拆装为手段,以达到省工省时提高效率的目标。但作为必须现浇的核心筒结构部分,其中电梯井井壁的模板,受内部空间特别是内直角的影响,模板在转角处相互咬合,无法整体装配整体提升,只能散拼装作业,耗工耗时并影响了整层模板的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心筒内模板整体提升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核心筒内模板整体提升平台,包括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设置于上部模板系统的底部,在所述操作平台下方设有折叠加固机构,所述折叠加固机构与所述操作平台通过铰连接;所述折叠加固机构在铰的一端搭接在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墙上,另一端搭接在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之间;所述折叠加固机构与所述操作平台在远离铰的一端设有微调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加固机构采用“y”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加固机构包括一块斜向布置的主支撑板,该主支撑板的下端与预埋固定在下层楼板上的固定支撑连接,该主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一根顶杆,并在顶杆与主支撑板连接位置处将顶杆通过铰与操作平台连接;在所述顶杆上远离铰的一端上通过一根斜加固杆与主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该主支撑板上设有调节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板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安装拆卸构件与所述固定支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与主支撑板之间设有两道连接杆,即短连接杆和长连接杆,这两道连接杆相互平行且与顶杆和主支撑板各自构成三角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y”字形的折叠加固机构可以对上部模板系统进行整体提升支撑,并且能够通过铰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节,使上部模板系统形成整体可提升的内模板系统,最终实现筒体内模板的整体提升及支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折叠加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拆卸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平台,2-铰,3-微调螺栓,4-上部模板系统,5-折叠加固机构,6-下层楼板,7-上层楼板,8-混凝土墙,9-安装拆卸构件,10-螺栓孔,11-主支撑板,12-调节孔,13-顶杆,14-短连接杆,15-长连接杆,16-斜加固杆,17-固定支撑,18-丝扣,19-夹持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3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破乳反应器
- 下一篇:高地隙喷雾机自动导航作业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