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热岩井下高效导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3598.3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7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薛明明;王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景顺长城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00 | 分类号: | F24T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热岩 井下 高效 导热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热岩井下高效导热设备,包括外部套筒和内部套筒,所述外部套筒和内部套筒的两端敞口,所述内部套筒位于外部套筒内部,且外部套筒与内部套筒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叶片,导热叶片的长度方向为内部套筒的轴向,多个导热叶片围绕内部套筒均匀分布。使用时,将本装置的下部埋入干热岩中,上部穿过土壤层并达到地表,干热岩的热量通过导热叶片传递至地表,即可进行利用。本装置采用多个导热叶片传热,传热效率高,可提高热利用率。同时,由于不需要采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实现取热不取水,省去了水泵等动机机构,运行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热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干热岩井下高效导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储量的、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现有技术采用双井U型管或单井套管的技术将冷水灌装至热干岩处加热,再将加热后的水泵发到地面处,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方式换热效率低,对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热岩井下高效导热设备,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干热岩的热能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热岩井下高效导热设备,包括外部套筒和内部套筒,所述外部套筒和内部套筒的两端敞口,所述内部套筒位于外部套筒内部,且外部套筒与内部套筒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叶片,导热叶片的长度方向为内部套筒的轴向,多个导热叶片围绕内部套筒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套筒为多个,多个内部套筒同轴设置,且相邻两个内部套筒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叶片的表面覆盖有石墨烯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叶片为铝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套筒和内部套筒均为圆筒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套筒的下端设置有水平的支撑环板,内部套筒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本装置的下部埋入干热岩中,上部穿过土壤层并达到地表,干热岩的热量通过导热叶片传递至地表,即可进行利用。本装置采用多个导热叶片传热,与水相比,传热效率高,可提高热利用率。同时,由于不需要采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实现取热不取水,省去了水泵等动机机构,运行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导热叶片的断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热岩井下高效导热设备,包括外部套筒1和内部套筒2,所述外部套筒1和内部套筒2的两端敞口,所述内部套筒2位于外部套筒1内部,且外部套筒1与内部套筒2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叶片3,导热叶片3的长度方向为内部套筒2的轴向,多个导热叶片3围绕内部套筒2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景顺长城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景顺长城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3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ini双回路快速连接器
- 下一篇:一体式破乳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