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罗氏鼢鼠捕捉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2454.6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0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蔡振媛;张同作;张毓;王贤山;吴远波;高红梅;宋鹏飞;张婧捷;江峰;汪海静;覃雯;刘道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23/26 | 分类号: | A01M23/26 |
代理公司: | 62002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810001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鼠板 触发杆 鼢鼠 本实用新型 发力杆 固定杆 捕鼠 后夹 前夹 工具包括 环状结构 山地丘陵 制作方便 重物 连接绳 上卡扣 轻便 插放 绳套 土堵 习性 营地 诱饵 泥土 捕捉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氏鼢鼠捕捉工具,该工具包括设在前夹鼠板与后夹鼠板之间的捕鼠环、触发杆和发力杆。所述捕鼠环通过连接绳与所述触发杆相连,且该连接绳套接在所述发力杆上;所述触发杆的一端平钝,另一端尖利,尖端插放诱饵或泥土块,其上分别设有环状结构、三角形缺刻,该三角形缺刻上卡扣有固定杆;所述前夹鼠板与所述后夹鼠板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上压放重物。本实用新型依据罗氏鼢鼠几乎终生营地下洞道生活及拱土堵洞的习性设计,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轻便易携带,对于罗氏鼢鼠广泛分布的山地丘陵地带极为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鼠捕鼠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罗氏鼢鼠捕捉工具。
背景技术
罗氏鼢鼠是典型的地下啮齿动物,分布在甘肃南部岷山东北部以及陕西、湖北大巴山区等地,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土壤疏松的林地、草甸、农田地带,以植物地下根茎等为食,对松树等林木根系,茶树、豆科作物、天麻、党参、羌活等危害严重。目前,进行鼢鼠鼠害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各种捕杀装置进行人工灭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轻便易携带并适合山区、丘陵等林地使用的罗氏鼢鼠捕捉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罗氏鼢鼠捕捉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包括设在前夹鼠板与后夹鼠板之间的捕鼠环、触发杆和发力杆;所述捕鼠环通过连接绳与所述触发杆相连,且该连接绳套接在所述发力杆上;所述触发杆的一端平钝,另一端尖利,尖端插放诱饵或泥土块,其上分别设有环状结构、三角形缺刻,该三角形缺刻上卡扣有固定杆;所述前夹鼠板与所述后夹鼠板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上压放重物。
所述前夹鼠板与所述后夹鼠板均为片状结构,一端尖利,一端平钝,其长度为25~35cm,宽度为1~2cm,厚度为0.4~0.7cm。
所述捕鼠环由40~50cm长,直径0.15~0.20cm的铁条两端连接而成。
所述触发杆为圆柱或近似圆柱体结构,长度为6~8cm,直径为0.5~1.0cm。
所述触发杆的中间距离尖利一端5~8cm处设有所述三角形缺刻,其平钝一端距离端部0.8~1.5cm处设有内凹的所述环状结构。
所述连接绳的长度为1.5~1.8m。
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状结构处,另一端与所述捕鼠环相连。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尖利,另一端平钝,其长度为25~35cm。
所述发力杆的长度为1.5~2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依据罗氏鼢鼠几乎终生营地下洞道生活及拱土堵洞的习性设计,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捕捉鼢鼠只需要准备3块一端削尖的竹片,一个小铁环,1根绳子,1截稍加处理的细竹竿或竹片即可,所用材质在罗氏鼢鼠分布区常见且轻便易携带,体积质量大的发力杆和重物可就地取材,对于罗氏鼢鼠广泛分布的山地丘陵地带极为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图中:1—捕鼠环,2—连接绳,3—触发杆,4—固定杆,5—前夹鼠板,6—后夹鼠板,7—发力杆,8—诱饵或泥土块,9—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24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报警提醒功能的捕鼠器
- 下一篇:一种适合山区林地使用的罗氏鼢鼠钓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