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28720.8 | 申请日: | 2019-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梁洪生;张相彤;姚凯;方晓丰;陈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颅脑 损伤 术后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其特征在于:帽壳设置一对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环形固定槽,固定壳外壁上径向对称设置两对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杆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环形固定槽内,供所述固定壳于所述帽壳内移动,所述固定壳上设置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固定壳内设置若干个防护垫,所述帽壳底端内侧设置吸收垫,所述帽壳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护耳罩,所述防护耳罩底端对称设置一对连接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的内部的固定结构无法根据颅脑损伤的位置进行位置变换,以及无法减小外界碰撞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
背景技术
颅脑损伤后通过手术进行伤势处理,在手术过后,需要清创、缝合、包扎等手段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减少疼痛,但是有的时候,包扎不到位,纱布会崩开,固定不好,纱布也会出现滑动现,因此在做出初步的修复后,需要将固定帽固定住所包扎的纱布,使纱布不会滑落。同时对去除颅骨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在的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中,其固定帽的内部的固定结构无法根据颅脑损伤的位置进行变换位置,从而导致固定帽的实用性降低;
2、现有的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中,其无法减小外界碰撞力度,从而导致颅脑收到二次创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解决了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的内部的固定结构无法根据颅脑损伤的位置进行位置变换,以及无法减小外界碰撞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其特征在于:帽壳设置一对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环形固定槽,固定壳外壁上径向对称设置两对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杆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环形固定槽内,供所述固定壳于所述帽壳内移动,所述固定壳上设置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固定壳内设置若干个防护垫;
所述帽壳底端内侧设置吸收垫,所述帽壳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护耳罩,所述防护耳罩底端对称设置一对连接带。
所述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其中:弹簧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安装片,所述防护垫通过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通过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固定壳内固定连接。
所述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其中:所述吸收垫呈圆环形,供吸收药液。
所述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其中:一对所述连接带上分别设置调节扣,一对所述连接带通过卡件及扣件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的内部的固定结构无法根据颅脑损伤的位置进行位置变换,以及无法减小外界碰撞力的问题,能够保证帽壳内部的通透性,通过在帽壳的下端安装的吸收垫,能够将患者上流出的药液进行吸收,防止药液流进眼睛内,解决了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无法减小外界碰撞力的问题,同时具备了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的结构图。
图2为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的A部放大结构图。
图3为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的B部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帽壳;2-固定壳;3-透气孔;4-防护垫;5-吸收垫;6-防护耳套;7-调节扣;8-连接带;9-卡件;10-扣件;11-安装片;12-弹簧;13-移动杆;14-固定杆;15-环形槽;16-环形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8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污水内垃圾分离装置
- 下一篇:脑出血经皮定向钻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