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和注蒸汽解堵一体化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7354.4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王喜泉;麻德玉;徐爽;刘雪梅;黄武鸣;李俊杞;桂烈亭;徐冲;修伟;刘燕;张佩佩;乔诗涵;王燕;李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14;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层 蒸汽 脉动 装置 一体化 管柱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和注蒸汽解堵一体化管柱,装置包括上接头及主体;上接头及主体的中心均为空腔,该上接头通过其下端外螺纹与该主体的上端内螺纹相连接,以形成一贯穿该装置的腔体;于主体的空腔外侧及主体侧壁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环形腔体;于环形腔体内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叶轮架,叶轮架的顶端靠近主体的空腔外侧处设置有入口,叶轮架的底端靠近主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处设置有出口;若干叶轮架内均安装有叶轮,在流体的作用下,叶轮可旋转,且其旋转轴与该装置的中心线垂直;若干叶轮架的出口分别与主体开设的相应开口槽相连通;叶轮架与上接头底端之间设置有引导体,该引导体设置有入口,入口与叶轮架的入口贯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和注蒸汽解堵一体化管柱,属于稠油油藏注汽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手段,蒸汽吞吐作业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注汽、焖井及回采。油藏条件一定时,注汽参数对开发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常规注汽吞吐开发时,蒸汽以恒定速率注入,在开发初期,轮次较低时效果较好,但会逐渐变差,随着轮次的增加,储层压力和储量丰度都随之降低,蒸汽也会沿着已经形成的蒸汽流道流动。由于储层存在非均质性,且蒸汽的分布体积在高渗带扩大速度较快,中渗带、低渗带则相对较慢。注汽结束后,在主流线上的剩余油饱和度一定低于远离主流线的两侧区域,高渗带内的剩余油面积较小,而低渗透带内死油区面积最大。常规的技术手段是通过调剖措施,改变蒸汽流道来扩大波及体积,但在当前低油价环境下,降低了油田的开发效益。
目前能检索到的脉冲技术多是物理法解堵技术,如水力振荡、电压液脉冲、高压水射流、超声波及压力、脉冲波振荡等。比如中国专利CN102434121A公开了井下低频抽汲振动解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井筒内流体挤压时形成的正压力和抽吸时形成的负压力交替作用在近井地带实现油层解堵,上述技术目的均为解堵,不会改变蒸汽注入方式。
常规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主要有酸化解堵、增压增注、调剖堵水或水利振荡等,主要是单纯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等的溶解、溶蚀扩大延伸地层缝洞,以恢复和提高地层的渗透率或用化学堵剂封堵原注水流道,改变注入流体粘度,扩大波及体积。虽然这些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实施效果,但存在的问题是措施效果完全单纯依赖化学药剂性能且投入费用较高。
中国专利CN104033138A公开了稠油油藏不动管柱注汽波动—化学解堵一体化装置及方法,该专利提供了一种脉冲振荡装置,该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在不动管柱的条件下,实现水力脉冲解堵、化学复合解堵及正常注汽的一体化功能。但此专利中的装置同样仅是依靠脉冲振荡解堵药剂,提高解堵效果,并不能使蒸汽产生脉冲效果,与普通注汽并无区别。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和注蒸汽解堵一体化管柱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蒸汽、解堵一体化管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该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及注蒸汽、解堵一体化管柱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其分别为一种用于分层脉冲蒸汽及解堵的装置和一体化管柱,适用于注汽井分层注蒸汽和酸化施工时使用,使用过程中其可通过长期脉冲注蒸汽以扩大波及体积,并能够配合酸化措施解除地层堵塞,提高酸化措施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包括上接头及主体;
所述上接头及主体的中心均为空腔,该上接头通过其下端外螺纹与该主体的上端内螺纹相连接,以在上接头与主体连接后形成一贯穿该用于分层注蒸汽的蒸汽脉动装置的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7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