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3521.8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2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静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100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园林 种植 节能 培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包括培育槽,培育槽的下表面开凿有孔洞,且培育槽的中部贯穿有回流管,回流管的顶部固定有顶盖,且回流管的上端外侧连通有喷头,回流管的下端从滤网的内部贯穿,且滤网位于过滤槽的底部,回流管的下端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位于滤网的上方,过滤槽的下方左右两端均焊接有卡板,且卡板的下方通过预留槽与侧板相互卡合,预留槽开设在侧板的上表面,且侧板分别位于集水槽的左右两端,侧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安装有卡件,卡件的内端与通孔相互卡合,且通孔开凿在卡板的表面。该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并多次利用,符合现如今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
背景技术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园林中园丁们往往会对一些植被进行种植培育,但是现有的园林种植用培育箱大多都不便于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不符合如今节能环保的理念。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园林种植用培育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解决了现有园林种植用培育箱大多都不便于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不符合如今节能环保理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包括培育槽,所述培育槽的下表面开凿有孔洞,且培育槽的中部贯穿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顶部固定有顶盖,且回流管的上端外侧连通有喷头,所述回流管的下端从滤网的内部贯穿,且滤网位于过滤槽的底部,所述回流管的下端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位于滤网的上方,所述过滤槽的下方左右两端均焊接有卡板,且卡板的下方通过预留槽与侧板相互卡合,所述预留槽开设在侧板的上表面,且侧板分别位于集水槽的左右两端,所述侧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安装有卡件,所述卡件的内端与通孔相互卡合,且通孔开凿在卡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孔洞均匀分布在培育槽的下表面,且孔洞的分布面积小于过滤槽的开口面积。
优选的,所述顶盖呈圆锥形网状结构,且其覆盖面积大于过滤槽的占地面积,同时顶盖中心点与集水槽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回流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喷头呈向下倾斜状结构,且其在回流管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四列,同时每列均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过滤槽的下方左右两端均通过卡板和预留槽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卡板的体积规格等于预留槽的容积规格。
优选的,所述卡件的外表面、卡槽的内表面以及通孔的内表面均呈螺纹状结构,且卡件通过卡槽和通孔分别与侧板和卡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件的长度等于卡槽与通孔的深度之和。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在培育槽的上方设置有顶盖,顶盖呈圆锥形网状结构,可使雨水过滤后流入至培育槽内对其内部的植被进行灌溉,同时也避免了树叶等较大的杂质落入至培育槽的内部,而圆锥形结构可使杂质滑落至地面,避免在顶盖表面堆积。
(2)、该园林种植用节能培育箱,培育槽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孔洞,孔洞的设置避免了雨水过量堆积在培育槽的内部将植被淹没,且培育槽的下方安装有过滤槽,可对孔洞内流出的泥水进行初步过滤,再流入至下方的集水槽内,待过滤后的泥水在集水槽内部静置沉淀后,泥水会进行分层,工作人员可通过回流管将集水槽内部分离出的水流向上抽取,并通过喷头对培育槽内部的植被进行再次灌溉,可对雨水进行多次充分利用,符合现如今节能环保的理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静,未经于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3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树木修剪器
- 下一篇:新型预埋槽道原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