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右心声学造影及发泡试验套盒整体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21629.3 | 申请日: | 2019-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0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萍;崔发平;崔文馨;郭红菊;丁琳茹;赵晓宇;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文馨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39/2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武建云 |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心声 造影 发泡 试验 整体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右心声学造影及发泡试验套盒整体组件,包括盒体(1)及盒盖,所述盒体(1)内通过中间横隔板(2)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通过三个竖隔板依次分隔成18G留置针储物格(3)、三通储物格(4)、输液留置针贴膜储物格(5)及创可贴储物格(6),下部分通过三个竖隔板依次分隔成20ml注射器储物格(7)、无菌空气生理盐水包储物格(8)、10ml注射器储物格(9)及100ml生理盐水袋储物格(10)。本实用新型将右心声学造影或发泡试验所必需物品放置在一起打包,方便使用,解决医务人员准备过程繁琐的问题,则有利于右心声学造影或发泡试验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使用,方便临床工作,同时也为患者解决诊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右心声学造影及发泡试验套盒整体组件,主要用于医疗领域中的右心声学造影或发泡试验检查。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家对右心声学造影及发泡试验所能解决医疗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该种检查的临床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该种检查准备及操作繁琐,及一些潜在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目前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或发泡试验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8ml生理盐水+1ml空气+1ml患者自体血液制备微泡造影剂。在此过程中需使用材料大致如下:18G留置针1套、三通阀1个、20ml注射器2个、10ml注射器1个、200ml生理盐水1袋、留置针贴膜1贴、创可贴1个。检查时,三通阀有螺纹一端接口连接静脉留置针,其中一个20ml注射器内抽取8ml生理盐水及1ml空气后接三通阀一端接口,另一个20ml注射器接三通最后一端接口用于抽取患者自身血液1ml,打开两个20ml注射器间通路后反复推送数次后可制成空气微泡造影剂。
上述操作过程存在如下缺点:
1、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或发泡试验时,准备材料很多且准备过程较繁琐,医务人员难免遗漏。
2、由于操作过程中使用未净化消毒空气,若检查存在心内或肺内右向左分流,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脓肿等,并且检查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依旧在讨论中。
3、操作程中,一方面反复推送时注射器内大量微泡形成产生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三通阀接口内面及注射器的注射头连接处为光滑面,因此,三通阀与注射器接口易崩开,造成含患者血液成分的微液气泡的喷溅,阻碍检查的顺利进行,造成污染,对医务人员健康造成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一人专门固定三通阀及其与注射器接口部位,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避免崩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右心声学造影及发泡试验套盒整体组件,用于医疗领域中的右心声学造影或发泡试验检查。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右心声学造影及发泡试验套盒整体组件,包括盒体及盒盖,所述盒体内通过中间横隔板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通过三个竖隔板依次分隔成18G留置针储物格、三通储物格、输液留置针贴膜储物格及创可贴储物格,下部分通过三个竖隔板依次分隔成20ml注射器储物格、无菌空气生理盐水包储物格、10ml注射器储物格及100ml生理盐水袋储物格。
所述18G留置针储物格内放置18G留置针一套,18G留置针外包装两端分别插入18G留置针储物格的一组插槽内。
所述三通储物格内通过三通卡槽放置专用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依次呈90度设有接口A、接口B及接口C,所述阀体内密封安装阀芯,所述阀芯上端设有三向旋体,所述阀芯内三通孔的三个出口分别与阀体的三个出口对应;所述阀体的接口A设有外螺纹,所述阀体的接口B设有内螺纹,所述阀体的接口C外设有一圈凸台,所述阀体的接口C通过其外部凸台连接套筒,即套筒的小端卡合于阀体的接口C的凸台处、其大端设有内螺纹。
所述输液留置针贴膜储物格内放置输液留置针贴膜一个。
所述创可贴储物格内插入创可贴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文馨,未经崔文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1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护栏跨越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视觉的迎宾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