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桩静载3D带法兰单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1206.1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6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峥辉;马小舟;刘松;叶继权;吴心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11265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梁 锚桩 纵梁 本实用新型 承压板 大型梁 次梁 单梁 防倾 安装结构 顶端设置 倾倒现象 一端设置 固定板 法兰 重心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锚桩静载3D带法兰单梁,包括主梁、静位桩、锚桩、锚篮和防倾结构,所述锚篮的外侧皆设置有静位桩,且静位桩远离锚篮的一侧皆设置有主梁,所述主梁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次梁,所述大型梁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次梁内侧的主梁顶端皆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内侧的主梁顶端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小型梁,且相邻小型梁与纵梁之间的主梁顶端设置有防倾结构,所述大型梁的下方设置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下方的锚篮顶端皆设置有锚桩,所述锚桩外侧的锚篮顶端皆设置有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降低了重心高度的同时调整了自身的平衡,提高了单梁使用时的安全性,而且避免小型梁发生倾倒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锚桩静载3D带法兰单梁。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增多,桩基设计极限承载力越来越高,同时对承载力检测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常规的堆载式静载,人力、物资、设备消耗量大,场地要求高,周期长,施工过程中风险也很高,所以对于大吨位的承载力检测来说,不适宜采用堆载法,为了节省成本、节省工期等方面考虑,对于承载力的验收检测(不需要做到破坏),往往采用锚桩法静载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大吨位锚桩法静载的关键在于反力的实现,而这一直也是锚桩法静载检测的技术难题,常见的锚桩法静载反力系统中,大梁在下、多根次梁在上的反力系统结构。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单梁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此类单梁在使用时一般重心的高度较高,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单梁的稳定性;
2、传统的此类单梁在使用时一般的安全性较差,而且锚桩在组装时不够便捷;
3、传统的此类单梁在使用时一般小型梁易发生倾倒现象,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锚桩静载3D带法兰单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单梁的重心高度较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较差,而且小型梁易发生倾倒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锚桩静载3D带法兰单梁,包括主梁、静位桩、锚桩、锚篮和防倾结构,所述锚篮的外侧皆设置有静位桩,且静位桩远离锚篮的一侧皆设置有主梁,所述主梁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次梁,且相邻次梁之间的顶端设置有大型梁,所述大型梁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表面的两端皆设置有抗拉钢筋,并且抗拉钢筋的底端贯穿大型梁并安装有防偏盘,所述次梁内侧的主梁顶端皆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内侧的主梁顶端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小型梁,且相邻小型梁与纵梁之间的主梁顶端设置有防倾结构,所述大型梁的下方设置有承压板,且承压板的顶端与防倾结构的顶端紧密贴合,所述承压板下方的锚篮顶端皆设置有锚桩,且锚桩的顶端与承压板的顶端紧密贴合,所述锚桩外侧的锚篮顶端皆设置有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锚篮顶端的中心位置处一共设置有抗拉钢筋个锚桩,且锚桩关于锚篮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弹性护套、弧形夹板、安装筒、挤压弹簧以及沉腔,所述锚桩外侧的锚篮顶端皆固定有安装筒,且安装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组沉腔,并且相邻沉腔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所述沉腔的内部固定有弹性护套。
优选的,所述弹性护套的内部安装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弧形夹板,并且弧形夹板的表面与弹性护套远离沉腔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倾结构从中间到两侧依次设置有螺纹套、弧形轴承、弧形固定套以及螺纹托座,所述小型梁与纵梁之间的主梁表面固定有弧形固定套,且弧形固定套的内侧壁上铰接有弧形轴承,所述弧形轴承的侧壁上安装有螺纹套。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两端皆螺纹连接有螺纹托座,且螺纹托座远离螺纹套的一端分别与小型梁以及纵梁的表面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1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长桩静载沉降观测优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锚式桩基静载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