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式提棒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9311.1 | 申请日: | 201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3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顺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 |
地址: | 2144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式提棒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式提棒机构,它包括左右两个提棒架(41),所述提棒架(41)固定设置于进棒料架(1)一侧,左右两个提棒架(41)之间设置有上长轴(42)和下长轴(43),所述上长轴(42)上设置有左右两个上链轮(44),所述下长轴(43)上设置有左右两个下链轮(45),所述上链轮(44)和下链轮(45)之间绕置有链条(46),所述链条(46)上固定设置有提棒勾(47)。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式提棒机构,采用循环上棒的方式,无需拨料盘机构配合,大大提高了上棒效率;同时即使铝棒出现堆叠情况也能确保每次只上一根铝棒,不会出现两根铝棒同时上棒进棒滚轮上的情况,大大降低了上棒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式提棒机构,属于铝型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铝型材生产加工领域,需要将长铝棒输送到加热炉炉体内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的多棒炉储料架普遍采用高位堆料上棒方式,即:长铝棒用行车吊放置于高位堆料储料架的斜台上,通过油缸和拨盘向送料架输送铝棒,由送料架输送机构的滚轮及减速机电机带动铝棒进入炉内。在行车吊棒过程中,长铝棒离开地面高度超过两米,超过人体高度,出现失误时会砸坏设备和砸伤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申请号为20181081229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铝棒低位上棒装置,它包括搁棒架,搁棒架的搁棒面呈斜面结构,搁棒架侧面搁棒架侧面活动安装的拨料盘与翻托棒油缸连接,翻托棒油缸安装在搁棒架侧面,翻托棒油缸与控制部件连接,搁棒架一端端部位置设置升降架,升降架上安装上棒油缸,进料机架上部位置设置进棒滚轮,托棒摆臂与上棒油缸连接,其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实现长铝棒从搁棒架上自动化输送到加热炉内,实现低位上棒,使得长铝棒升降高度降低,消除长铝棒加热作业安全隐患,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吊装效率,铝棒通常是成捆吊装至料架上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在料架上产生铝棒堆叠的情况,此时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堆叠的两根铝棒同时越过拨料盘的情况,从而造成托棒摆臂在上升过程中卡死或同时将两根铝棒上棒至进棒滚轮上,影响后续进棒滚轮正常进棒或造成棒材从进棒滚轮上掉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式提棒机构,其取消了拨料盘机构,简化了设备整体机构,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并且采用循环上棒的方式,无需拨料盘机构配合,大大提高了上棒效率;同时即使铝棒出现堆叠情况也能确保每次只上一根铝棒,不会出现两根铝棒同时上棒至进棒滚轮上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上棒作业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式提棒机构,它包括左右两个提棒架,所述提棒架固定设置于进棒料架一侧,左右两个提棒架之间设置有上长轴和下长轴,所述上长轴上设置有左右两个上链轮,所述下长轴上设置有左右两个下链轮,所述下链轮的位置与上链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之间绕置有链条,所述链条上固定设置有提棒勾。
更进一步的,所述提棒架在存料架一侧设置有挡料面,所述挡料面能够使的铝棒停留位置位于提棒勾正上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料面包括一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下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下端延伸至存料架搁棒面出棒位置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链条上设置有链条连接块,所述提棒勾尾端与链条连接块相铰接,所述提棒勾中部通过支撑连接片与链条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提棒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轨,外侧的链条设置于导轨内,所述导轨包括中间导条,所述中间导条左右两侧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外侧设置有导板,所述链条的销轴部分抵靠在中间导条上,链条的链板部分位于中间导条的左右两侧,所述链条连接块左右两侧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设置于导槽内,且导轮抵靠于导板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长轴上设置有左右两个缓冲勾,其中一个缓冲勾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铰接有缓冲气缸臂,所述缓冲气缸臂上端与上长轴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顺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顺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9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