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07230.X | 申请日: | 2019-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4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付振虹;陈韵岱;郭军;金琴花;陈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A61B17/34;A61B17/00;A61M1/00;A61M25/01 | 
| 代理公司: | 11440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晓静 |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槽 导丝 导液板 切槽 壁板 预定间隔 导管鞘 连接头 侧壁 卡持 冠状动脉 计量刻度 介入治疗 向上延伸 挡板 第一端 透明的 下沉槽 移位 缠绕 分辨 测量 延伸 | ||
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连接头的第一端形成有凹槽,用于卡持在导丝的导管鞘的端部;导液板形成在连接头的第二端;导液板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二端的宽度;导液板的前后两侧向上延伸地形成有挡板;储液槽形成在导液板的第二端,为下沉槽;储液槽的第二端的壁板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切槽;储液槽的第二端的壁板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切槽;用于卡持自导管鞘延伸出来的导丝;每个切槽对应一根导丝;易于分辨,防止导丝彼此缠绕,同时可以防止导丝移位。所述储液槽的侧壁形成为透明的,储液槽的侧壁上形成有计量刻度,以用于测量储液槽中的液体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难度的不断增加,手术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导丝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左主干分叉、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病变中,需应用3-4根甚至更多的导丝同时置入冠状动脉内。多根导丝在冠状动脉内同时使用,容易出现:①导丝辨认不清、混淆,反复透视鉴定导丝,增加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的使用剂量,②导丝间互相缠绕,治疗器械推送困难,③导丝移位、在器械交换过程中易于被脱出体外,增加了冠脉介入治疗术失败、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尚无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导丝固定、标记的器械。同时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排放空气、血液,可能污染局部无菌单,增加手术区污染风险,同时排放的血液无法定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其能够将每根导丝分开,便于操作者识别,避免导丝相互缠绕,同时能对分开的导丝分别固定,防止导丝移位;此外,其还可以收集介入治疗中排放出的血液,对其进行计量。
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其包括:连接头、导液板、储液槽;
连接头的第一端形成有凹槽,用于卡持在导丝的导管鞘的端部;
导液板形成在连接头的第二端;导液板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二端的宽度;导液板的前后两侧向上延伸地形成有挡板;
储液槽形成在导液板的第二端,为下沉槽;储液槽的第二端的壁板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切槽;所述多个切槽用于卡持自导管鞘延伸出来的导丝;每个切槽对应一根导丝;所述储液槽的侧壁形成为透明的,储液槽的侧壁上形成有计量刻度,以用于测量储液槽中的液体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导液板自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向下倾斜。
优选地,对应于每个切槽形成一个标识区。
优选地,不同切槽所对应的标识区具有不同的颜色。
优选地,连接头下侧形成有支脚。
通过本申请的导丝支座,导管鞘中的导丝延伸出来后,被分别卡在不同的切槽中,易于分辨,防止导丝彼此缠绕,由于导丝被卡持在切槽中,可以防止导丝移位;排出的血液被收集到储液槽中,防止了手术过程中血液污染,而且储液槽还方便计量排出血液的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左侧端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右侧端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导丝支座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7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