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液回收装置及板框压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3555.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8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白龙;王斌;曹咸春;白小军;张佳彬;康学刚;曹兴刚;贺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21 | 分类号: | B01D25/21;B01D25/34;B01D2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液 回收 装置 压滤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滤液回收装置及板框压滤机,其包括支架、铰接板、第一伸缩杆、用于接收滤液的第一滤液槽和用于接收滤液的第二滤液槽,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所述第二滤液槽移动,所述铰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液槽和第二滤液槽铰接,所述第一滤液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浓缩池入料桶连接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滤液槽上设置有用于与循环水池连接的第二出液口。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高循环水质量,降低净水剂使用量,节约过滤成本,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液回收装置及板框压滤机。
背景技术
我们煤炭主要的分选方式为重介分选,即原煤在介质粉、细煤泥和水组成的悬浮液系统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实现了不同密度物料的分层和分离,得到精煤产品和矸石。根据选前是否脱泥分为脱泥入选和不脱泥入选,二者的区别在于原煤进入分选设备之前是否进行了湿法脱泥,共同点是全部进入重介分选系统,都会用到大量的水资源。
选煤厂在生产过程中用到大量的水,作业环节包括脱泥用水、脱介喷水、清扫水、设备冷却用水、加药稀释用水、清洗滤布用水等,这部分水最终全部进入煤泥水处理系统,经过煤泥浓缩池澄清后溢流循环使用,底流需要采用加压过滤机或者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回收煤泥的同时得到复用水。
目前,选煤厂对板框压滤机的滤液利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入循环水池进行重复利用,另一种是直接与煤泥分级旋流器的溢流混合作为浓缩池的入料。直接进入循环水池进行重复利用存在的问题是:在过滤初期,水质较差,达不到循环水水质要求,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滤布破损之后,煤泥会进入滤液系统影响循环水质量;而与煤泥分级旋流器的溢流混合作为浓缩池的入料,不仅会增加浓缩池的负荷,还会导致净水剂使用量增加,增加过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滤液回收装置及板框压滤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滤液回收装置,其包括支架、铰接板、第一伸缩杆、用于接收滤液的第一滤液槽和用于接收滤液的第二滤液槽,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所述第二滤液槽移动,所述铰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液槽和第二滤液槽铰接,所述第一滤液槽上设置有用于与浓缩池入料桶连接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滤液槽上设置有用于与循环水池连接的第二出液口。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监测第一滤液槽内的第一滤液浓度并将第一滤液浓度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一浓度计、用于监测第二滤液槽内的第二滤液浓度并将第二滤液浓度发送至控制器的第二浓度计和用于接收第一滤液浓度和第二滤液浓度并根据第一滤液浓度和第二滤液浓度向第一伸缩杆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浓度计、第二滤液浓度计和第一伸缩杆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工作的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和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二滤液槽长度方向的两端上,第二伸缩杆与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固定杆的第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固定杆的第二端和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第二固定杆的第二端和第二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伸缩杆为伸缩油缸或者伸缩气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
可选地,所述铰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所述第一滤液槽通过两块铰接板与第二滤液槽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可选地,第一滤液槽和第二滤液槽均由钢板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板框压滤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滤液回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3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