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杆拉拔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2883.9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庆;邓亮;崔强;周辉;崔国建;卢景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杆拉拔仪,属于锚杆支护技术领域。所述锚杆拉拔仪包括:容纳腔与油箱固定连接,收纳箱可滑动式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收纳箱内可设置液压千斤顶;收纳袋与油箱固定连接,两个高压油管可设置在收纳袋内;液压泵机构与油箱连通,液压千斤顶可通过两个高压油管与液压泵机构连通;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扣,背带可拆卸式地与若干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锚杆拉拔仪便于携带,同时具有很强的装载能力,可以将液压千斤顶、锚具等配套设备一起打包装运,能有效地减少转运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施工人员的负担,适用于隧道、山区、边坡等不方便施工机械大规模开展作业的地域,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杆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锚杆拉拔仪。
背景技术
锚杆支护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护手段,在矿山、水利、隧道、边坡等工程领域中均等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施工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支护方式。锚杆支护通过锚杆杆体-灌浆体界面和灌浆体-岩体界面,将外部荷载传递到稳定的岩体持力层中,从而发挥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加强表层岩土体的稳定性,防止岩土体破坏区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锚杆注浆能够有效的改善加固的岩土体的性能,填充岩土体中的裂隙,增加围岩的黏聚力和摩擦角,使其和锚杆杆体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
锚杆的预应力加载以及质量检测是保证锚杆能正常发挥设计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工程设计者和施工者关注的重点。从力学角度来说,两者都是对锚杆的一个拉拔过程,只是目的不同而已,但本质是一样的。对锚杆进行拉拔时,将反力板、穿心液压千斤顶和锁具分别按顺序套在锚杆上,安装好之后,开始用锚杆拉拔仪加油压,同时记录液压表和位移计上对应的读数的变化,达到目标值以后开始停止加载,一段时间后调油路通道开始卸载油压。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吨位的成熟的锚杆拉拔设备,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1、现有拉拔设备中的锚杆拉拔仪都是手提式的,加载时必须要放置在一个比较平整的平台上,对使用的场地有一定的限制,对于尺寸较大的拉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放置困难的问题。
2、对于手提式的液压泵而言,拉拔设备的转运是一个大问题。以岩土工程中常用的50t锚杆拉拔仪为例,其锚杆拉拔仪在14kg左右,液压千斤顶在27kg左右,不算其他的配件,已经接近40kg,按现有的手提式设计,必须要两个工人一人提一个部分才能完成转运工作,转运过程中也十分费力,这种不合理的设计,使得工人无法长时间进行拉拔作业,这样既浪费了人力同时也降低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拉拔仪,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锚杆拉拔仪不便于携带、操作困难、场地适应性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杆拉拔仪包括:油箱、容纳腔、收纳箱、收纳袋、背带、液压泵机构、液压千斤顶及两个高压油管;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油箱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箱可滑动式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收纳箱内可设置所述液压千斤顶;所述收纳袋与所述油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高压油管可设置在所述收纳袋内;所述液压泵机构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液压千斤顶可通过两个所述高压油管与所述液压泵机构连通;所述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扣,所述背带可拆卸式地与若干所述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导轨,所述收纳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对应的滑轮;所述滑轮可滑动式地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导轨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箱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部上设置有锁具;所述收纳箱通过所述锁具与所述容纳腔可拆卸式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设置所述卡扣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缓冲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板的外套采用透气抗磨损的尼龙纺织纤维材料,内部采用记忆棉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箱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部上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油箱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2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金属粉末加工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浆料系统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