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钢或带钢真空电弧除鳞装置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2762.4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6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小果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钢 带钢 真空 电弧 装置 用电 | ||
圆钢或带钢真空电弧除鳞装置用电极,包括外套筒(1),外套筒(1)内设有放电套筒(2),放电套筒(2)的二端与外套筒(1)的二端分别贴设有密封板(3),放电套筒(2)、外套筒(1)与二个密封板(3)围构成冷却空腔(4),外套筒(1)或二个密封板(3)的壁上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外套筒(1)的外侧壁上套装有电磁线圈(7),外套筒(1)和放电套筒(2)采用可导电的非铁磁材料制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及杂质更彻底,清除的效果更好,清除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圆钢或带钢真空电弧除鳞装置用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钢或带钢真空电弧除鳞装置用电极。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分布式多电极真空电弧处理装置”、专利号CN201821033996.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将工件作为阴极,利用多个阳极电极对工件的表面进行电弧燃烧,使工件表面杂质充分蒸发,以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及杂质,直至工件的表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的每个所述阳极由金属管缠绕形成,包括中空螺旋部和设置于所述中空螺旋部的两端的竖直部;每个所述阳极均连接有所述冷却系统。但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阳极电极射向工件表面的电弧不能均匀的覆盖工件表面,导致钢材表面会残留较多的氧化皮及杂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及杂质更彻底,清除的效果更好,清除性能稳定,阳极电极的使用寿命更长的圆钢或带钢真空电弧除鳞装置用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圆钢或带钢真空电弧除鳞装置用电极,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放电套筒,放电套筒的二端与外套筒的二端分别贴设有密封板,放电套筒、外套筒与二个密封板围构成冷却空腔,外套筒或二个密封板的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套筒的外侧壁上套装有电磁线圈,外套筒和放电套筒采用可导电的非铁磁材料制成,放电套筒内壁与作为阴极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3mm—50mm。
优选地,所述放电套筒由多个采用间隙配合同轴套装在一起的金属管构成,金属管可以抽出或插入,用于调节放电套筒内壁与作为阴极的工件之间的距离尺寸。
优选地,所述放电套筒内壁与作为阴极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5mm—40mm。
优选地,所述放电套筒内壁与作为阴极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8mm—20mm。
所述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水泵的输水管与水箱相通,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水箱相通。
优选地,所述外套筒和放电套筒沿前后水平方向布置,所述进水口位于外套筒的前端或位于外套筒和放电套筒前端的密封板上,所述出水口位于外套筒的后端或位于外套筒和放电套筒后端的密封板上。
优选地,所述放电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外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优选地,所述放电套筒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外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优选地,所述冷却空腔内自前向后沿径向依次设有一个以上的隔板,隔板上设有通水口或过水槽。
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设有通水口或过水槽自前向后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交替错位布置。
优选地,所述外套筒和放电套筒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制成,所述隔板和密封板采用不锈钢板或铜板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小果,未经罗小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27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绞纱染色脱水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雾化功能的文丘里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