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2430.6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平水分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足下 拉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其结构包括脚部包裹部、牵引绳和腿部固定带,通过设置脚部包裹部、牵引绳和腿部固定带,解决了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将鞋体穿在病人脚上,再由魔术贴将病人脚部固定在鞋体上,固定带通过刺毛带与绒毛相互配合来固定住病人大腿,拉动日字型调节扣,以调节牵引绳主体的长度,使病人脚部抬起,从而达到对脚部固定,防止足下垂产生,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些长期卧床的重危病人或者以下中老年病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脚会处于一种垂直向下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医学上称为足下垂,会产生跨越步态,导致患者行走不便,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长期足下垂,会导致踝关节长期处于非功能位置,有可能导致踝关节强直,会导致肌肉萎缩等症状的产生,需要对脚部进行固定,避免其长时间下垂,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防足下垂拉伸器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解决了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达到了便于对脚部固定,防止足下垂的产生,且增加使用的舒适度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包括脚部包裹部、牵引绳和腿部固定带,所述脚部包裹部左端与牵引绳左端卡扣连接,所述牵引绳右端与腿部固定带左端卡扣连接,所述脚部包裹部由鞋体、连接件、矩形环、魔术贴、护垫和第一挂环组成,所述连接件下端通过铆钉与鞋体前端右侧固定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环下端穿过连接件上端,所述魔术贴下端与具有支撑包裹作用的鞋体后端螺栓连接,所述魔术贴上端穿过矩形环内部,所述护垫顶端与具有固定作用的魔术贴底端相互缝合,所述第一挂环右端与鞋体左侧中部螺栓连接,所述牵引绳由牵引绳主体、第一挂扣环、第一挂扣、第二挂扣环、第二挂扣和日字型调节扣组成,所述牵引绳主体左端与第一挂扣环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挂扣右端穿过具有连接作用的第一挂扣环左端,所述牵引绳主体右端穿过第二挂扣环内部,所述第二挂扣左端穿过第二挂扣环右端,所述牵引绳主体右端与可移动的日字型调节扣中部缝接,所述牵引绳主体左端穿过日字型调节扣内部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挂扣左端与第一挂环左端卡扣连接,所述腿部固定带由固定带、刺毛带、绒毛带、连接带和第二挂环组成,所述固定带前端下侧与具有粘结作用的刺毛带后端相互缝合,所述绒毛带前端与具有缠绕作用的固定带后端上侧相互缝合,所述连接带左端与固定带右端缝接,所述第二挂环右端穿过连接带左端,所述第二挂扣环右端与第二挂环左端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鞋体呈半包围结构,且厚度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矩形环、魔术贴和护垫均设置有两个,且四者分为两组,呈横向排列在鞋体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绳主体为扁平状,且外表面光滑。
进一步的,所述护垫内部填充棉花,且护垫厚度为0.8c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呈圆角矩形状,且固定带长50cm,宽12cm。
进一步的,所述绒毛带的长度为刺毛带长度的5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材质为棉。
进一步的,所述鞋体材质为医用硅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平水分院,未经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平水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2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