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1132.5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红;常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红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刘丰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小型 断路器 操作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支架和动导电桥,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还包括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所述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所述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所述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所述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还用于铰接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抗振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根据断路器的脱扣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将小型断路器大致分为热磁式脱扣断路器、电子式脱扣断路器及油阻尼液压电磁式脱扣断路器。目前常见的热磁式脱扣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多由双金属片配合设计而成。但双金属片式的断路器操作机构较难直接与油阻尼液压电磁式脱扣断路器的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连接,不适合用在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中。而且双金属片是一种热脱扣的能量转换金属材料元件,它不仅是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耗,还会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发生早脱扣、晚脱扣或不脱现象。如断路器在标准试验室里做试验环境温度以40度为标准,但到了室外实际应用时环境温度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到了夏天环境温度高出40度时相同的电流那么就会早跳闸,到了冬天环境温度低于40度时相同的电流就会晚跳闸或不跳闸。显然这种环境稳定的影响对于断路器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电子式脱扣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与双金属片式的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原理大致相同,故也无法用于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中。
而现有的油阻尼液压电磁式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都多以翘板式为主。而翘板式的操作机构有很多的不稳定及工艺制造难度高等问题,存在抗震动性差、易错误跳闸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性能良好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支架和动导电桥,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还包括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所述上连杆与跳扣铰接在手柄下部,所述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所述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所述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的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还用于铰接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跳扣的顶部铰接在手柄与上连杆的铰接位置上,跳扣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一侧为锁角,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所述下连杆的上部具有限位轴,卡槽与限位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脱扣组件具有半轴,锁角与半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锁角至卡槽中心的距离略大于半轴中心至限位轴中心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角的底面为微弧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脱扣组件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与半轴固连,所述上连杆的边缘具有定位筋,摇杆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由定位筋限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筋位于上连杆的中上部边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摇杆的一端具有折弯机构,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与折弯机构相抵触联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上部具有把手,手柄中部与支架的顶部相铰接,手柄下部与上连杆的上部相铰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连杆整体呈弯曲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连杆整体呈长条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红,未经张文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1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