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件脱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0974.9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1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仝蓓蓓;牛聪;王艺颖;王艳凤;张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29/06 | 分类号: | B22D29/06 |
代理公司: | 41102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475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模具 上模具 侧壁 左右两侧 脱模杆 本实用新型 液压油缸 行车 浇铸口 焊接 模具 轴对称设置 分离过程 铸件脱模 铸件外观 承重板 承重 缓冲 撕裂 底壁 吊耳 刮擦 脱模 铸件 对称 垂直 受损 修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件脱模模具,包括液压油缸、下模具和脱模杆,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上模具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浇铸口,浇铸口的左右两侧以上模具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吊耳,下模具的内部沿下模具的左侧侧壁的顶端经过下模具内部的底壁再到下模具内部的右侧侧壁设置有脱模杆,上模具底部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焊接有承重板,下模具底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焊接有承重垫。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油缸和脱模杆,解决了行车分离上模具时因无法控制行车与上模具的垂直角度而出现上模具在分离过程中发生与铸件的刮擦导致铸件外观受损,且使用行车进行分离时往往无缓冲而造成撕裂程度比较大而影响脱模后修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模具脱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件脱模模具。
背景技术
铸造是将通过熔炼的金属液体浇注入铸型内,经冷却凝固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零件的制作过程,铸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制造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可以获得复杂形状和大型的铸件,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铸造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金属熔炼、模型制造、浇注凝固和脱模清理等,现有技术在上模具的重量无法进行人工脱模时常使用行车进行上下模具分离操作,但是行车分离上模具时因无法控制行车与上模具的垂直角度而出现上模具在分离过程中发生与铸件的刮擦导致铸件外观受损,且对铸件与上模具以及下模具的分离操作时因铸造工艺原因经常发生铸件的外表与上模具或下模具少许粘接,使用行车进行分离时往往无缓冲而造成撕裂程度比较大而影响脱模后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脱模模具,解决了行车分离上模具时因无法控制行车与上模具的垂直角度而出现上模具在分离过程中发生与铸件的刮擦导致铸件外观受损,且使用行车进行分离时往往无缓冲而造成撕裂程度比较大而影响脱模后修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铸件脱模模具,包括液压油缸、下模具和脱模杆,所述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浇铸口,所述浇铸口的左右两侧以上模具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吊耳,所述下模具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型芯,且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形成的空腔为方形结构,所述下模具的内部沿下模具的左侧侧壁的顶端经过下模具内部的底壁再到下模具内部的右侧侧壁设置有脱模杆,所述上模具底部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焊接有承重板,所述下模具底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焊接有承重垫。
所述脱模杆的两端向上延伸至上模具的顶端开设的避空槽的顶部,且脱模杆与避空槽间隙配合,所述脱模杆对应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壁均开设有杆槽,所述脱模杆放置于杆槽的内部。
所述脱模杆的厚度与杆槽的深度相同,且脱模杆为方形结构,所述杆槽与脱模杆间隙配合。
所述脱模杆顶部的上方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对应的螺杆的上侧设置有螺母。
所述承重垫的前端和后端的上表面固定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应的承重板的上壁焊接有三角铁,且三角铁的内侧侧壁与上模具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0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冷却均匀的铸造件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