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围堰树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96004.6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2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双;关晓铭;殷巍;朱沪海;庄灵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C05F11/00;C05F17/90;C05F17/964;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围堰树池,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包括外围堰机构,所述外围堰机构包括集料槽和腐殖槽,所述集料槽与腐殖槽通过U型流道连通,且U型流道的中部段高于两流道口。本实用新型通过U型流道的虹吸原理将集料槽的水和树叶输送到腐殖槽,为苗木的生长提供养分,同时节省大量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围堰树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城市的绿地率,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环境,城市大力移植苗木于道路旁、公园内、小区中。为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通常采用苗木带土球的运送方式。而在栽植的过程中,为增加土球与周围土壤的融合性,又会采用围堰树池技术。
在专利号为CN207836267U的专利中公开一种多功能双围堰树池,该专利包括以苗木土球位置为中心自内而外以此设置的内围堰机构、缓冲带、外围堰机构,外围堰机构包括集料槽和腐殖槽,集料槽底部设有与腐殖槽相连的通水孔。集料槽可收集掉落的树叶和破碎的树枝,再经过腐殖槽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无机物反馈给苗木。
但由于集料槽与腐殖槽只有通水孔连通,因而集料槽内的树叶需要通过人工作业,才能将集料槽的树叶转移到腐殖槽中,然而一般城市的树池量普遍都会比较多,因而这也会给环卫工人带去较大的工作量。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围堰树池进行改进,以便减少相应的人工作业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围堰树池,其既能够有效保证对落叶等的回收利用,又能够减少人作业的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围堰树池,包括外围堰机构,所述外围堰机构包括集料槽和腐殖槽,所述集料槽与腐殖槽通过U型流道连通,且U型流道的中部段高于两流道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料槽主要用于收集树叶,腐殖槽可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树叶分解成无机物,为土壤增肥。这里由于雨水天集料槽往往会出现积水,而集料槽和腐殖槽之间设置的U型流道可以在集料槽的积水达到一定量时出现虹吸现象,从而将树叶从集料槽带到腐殖槽中,这样也就大大减少了人工的作业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流道一端的流道口位于集料槽的底面,所述集料槽的底面向下倾斜于U型流道的流道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料槽的底面向下倾斜于U型流道的流道口,这样进入集料槽的水和破碎的树枝树叶可汇聚在最低点,然后从开口进入U型流道,如此可最大限度地将集料槽的落叶全部输送到腐殖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围堰机构内侧设有内围堰机构,所述内围堰机构分为两层,且两层分别由若干砖块围绕树木堆砌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围堰机构一方面能够对苗木起到固定,另一方面能够固定树池中的土壤,从而避免树池中土壤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块上表面均设有纹路,且相邻两砖块之间均设有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设有粗糙的纹路可阻止水从砖块的上表面流失,再由透水孔渗入到土壤中,然后流至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为苗木收集、提供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料槽设有盖板一,所述盖板一成网格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一成网格状可允许水和树叶通过,另外可防止较大的树枝掉落进集料槽,进而堵塞U型流道的流道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腐殖槽设有盖板二,所述盖板二开设有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既能够避免短时间内腐殖槽中有较大的异味飘出而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又能够平衡腐殖槽与外界的气压,保证U型流道的虹吸现象能够正常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6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自然除臭厕所
- 下一篇:一种圆弧齿锯式挖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