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基加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95929.9 | 申请日: | 201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6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刘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西南建科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基 加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基加固系统,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十字形的第一基础组件,所述主体框架由所述第一基础组件拼接而成,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第二基础组件;所述第一基础组件包括第一主体柱和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一主体柱卡接的第二主体柱,所述第一基础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地基稳定性的第一加强柱。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加固系统通过预制好的第一基础组件和第二基础组件,安装更加的方便,在安装时无需在现场临时加工制作,各个部件更加的标准,避免了现场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影响地基的稳固性,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基加固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地基加固方法主要有锚杆静压预制桩加固技术;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化学灌浆加固技术;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包柱式新旧基础连接技术;植筋式新旧基础边接技术等。现有的加固地基的方法大多采用砂桩或石灰桩来加固,地基中成孔后,在孔中灌以砂、石、土或石灰等材料,捣实而形成直径较大的桩体,以致桩和原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加固的目的,但是,这种技术通常需要在现场根据实际环境临时加工制作,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地基的加固效果,且现场施工的时间也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有利于缩短施工时间的地基加固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基加固系统,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十字形的第一基础组件,所述主体框架由所述第一基础组件拼接而成,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第二基础组件;所述第一基础组件包括第一主体柱和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一主体柱卡接的第二主体柱,所述第一基础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地基稳定性的第一加强柱,所述第一主体柱和所述第二主体柱均为方形结构
多个所述第一基础组件卡接构成了所述主体框架,相邻的所述第一基础组件之间以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基础组件为十字形,所述第一基础组件拼接构成所述主体框架之后,所述主体框架中形成了多个方形空腔,所述第二基础组件设置在该方形空腔内,用于将所述方形空腔填满,所述第二基础组件与所述第一基础组件卡接。所述第一主体柱与所述第二主体柱卡接,所述第一主体柱的中部位置与所述第二主体柱的中部位置卡接,所述第一主体柱与所述第二主体柱卡接之后构成十字形的所述第一基础件。所述第一加强柱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础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柱的另一端嵌入土层,用于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建筑物更加的稳定。所述第一主体柱和所述第二主体柱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加固系统使得建筑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更加的平整,增加了接触面积,使得建筑更加的稳定。本实用新型对地基起到了良好的加固作用,所述第一加强柱进一步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另一第一基础件拼接呈主体框架,第二基础组件与第一基础件卡接,填补主体框架的间隙,增加地基与建筑基础的接触面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对地基进行加固的同时,降低了安装的要求,简化了安装方式,有利于减少建筑施工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加固系统通过预制好的第一基础组件和第二基础组件,安装更加的方便,在安装时无需在现场临时加工制作,各个部件更加的标准,避免了现场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影响地基的稳固性,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和用于与所述连接端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主体柱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西南建科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西南建科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5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循环水冲移动式厕所
 - 下一篇:辅助喂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