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通过注塑嵌件增加导流板强度吹塑工艺制成的导流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95915.7 | 申请日: | 201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9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奎;林科;徐俊;封晓平;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9/20 | 分类号: | B29C49/20;B29C49/42;B29B11/08;B62D35/00;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王威钦 |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通过 注塑 增加 导流 强度 工艺 制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采用通过注塑嵌件增加导流板强度吹塑工艺制成的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以及与导流板本体一体吹塑而成的左嵌件组和右嵌件组。本实用新型使导流板与车身钣金装配更牢固稳定,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局部强度及客户的精致感知,减少了因产品局部强度不足导致开裂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通过注塑嵌件增加导流板强度吹塑工艺制成的导流板,应用于汽车外饰件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申请人给长城汽车F7车型供货的CHB027导流板中,因为导流板安装点区域壁厚薄,强度弱,装配后存在晃动异响问题。而目前导流板普遍采用吹塑一体而成。公布号为CN104443072B的专利:一种导流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车辆机舱前端格栅的造型和结构以及冷却模块与格栅在正向投影位置上的偏差情况,确定导流板的初步结构,初步结构至少包括导流板的形态、数量以及布置位置;根据车辆在怠速或低速工况下机舱内的气流回流路径,调整初步结构并确定导流板的装配位置,用以阻隔气流回流的路径;对导流板进行优化,使冷却模块的冷却风量满足车辆冷却系统的要求;优化导流板与冷却模块之间的布局,以降低车辆机舱内的气动阻力。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的导流板设计方法设计的导流板结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设计方法及由该设计方法设计的导流板结构,能够防止热气回流,增加冷却模块的进气量,且可以降低气动阻力。其也未解决导流板连接强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注塑嵌件增加导流板强度的吹塑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吹塑工艺制成的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以及与导流板本体一体吹塑而成的左嵌件组和右嵌件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左嵌件组由第一组合嵌件与第二组合嵌件构成,所述右嵌件组由第三组合嵌件与第四组合嵌件构成;第一组合嵌件由第一组合嵌件本体与第一内嵌件一起注塑而成;第二组合嵌件由第二组合嵌件本体与第二内嵌件一起注塑而成;第三组合嵌件由第三组合嵌件本体与第三内嵌件一起注塑成;第四组合嵌件由第四组合嵌件本体与第四内嵌件一起注塑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内嵌件为第一内嵌螺栓,第二内嵌件为第二内嵌螺栓,第三内嵌件为第三内嵌螺栓,第四内嵌件为第四内嵌螺栓。这样提前预埋注塑嵌件,避免了原先因为导流板安装点区域壁厚薄,强度弱,装配后存在晃动异响问题。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第一内嵌件为第一软轴,所述第二内嵌件为第二软轴,所述第三内嵌件为第三软轴,所述第四内嵌件为第四软轴;导流板本体上固定设置三层缓冲层,分别设置在导流板本体的下端面及导流板本体其面向车体的侧面上。这样使得导流板与车体的连接成为“软连接”,再配合缓冲层的设置能够将晃动几乎全部规避。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第一内嵌件、第二内嵌件、第三内嵌件及第四内嵌件均为硬性棒且均为注塑件,硬性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流板本体上,硬性棒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关节轴承的内圈,关节轴承的外圈固定在车体上;导流板本体上固定设置三层缓冲层,分别设置在导流板本体的下端面及导流板本体其面向车体的侧面上。这样也使得导流板与车体的连接成为“软连接”,再配合缓冲层的设置能够将晃动几乎全部规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缓冲层为海绵层或缓冲层内设置独立袋装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59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