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耳穴探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95797.X | 申请日: | 2019-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娣;陈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方艳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耳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耳穴探棒,属于经络探穴用具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额一次性耳穴探棒,包括棒体,棒体的一端为耳穴探测端,耳穴探测端包括圆台形结构,圆台形结构的顶面上设有半球形结构,半球形结构的直径与圆台形结构顶面直径相同,棒体的另一端为斜坡结构,在棒体外表面设有圆形限位凹槽,在圆形限位凹槽中设有第一防滑凸起,该探棒探测耳穴和夹取压丸工具一体化,增多耳穴探测棒的功能,并实现一人一器具,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根据人耳结构设置不同的施力部位,提高探测准确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经络探穴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耳穴探棒。
【背景技术】
耳穴压丸法,又称耳穴压迫法、耳穴贴压法、耳穴压籽法或压豆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小颗粒状药物的一种简易刺激方法,本法不仅能收到针刺,埋针的同样效果,而且安全无痛,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耳软骨膜炎,还能起到持续的刺激作用,使用耳穴压丸法时需要用探棒找出病痛对应的耳穴位置和最为敏感的压痛点,再夹取压丸胶带贴于压痛点处,目前医院常用的耳穴探棒为金属探棒,成本价高,每个科室只能配备1~2枚,多个病人反复使用,需要反复消毒,增长了病人的等待时间,降低治疗效率,也容易耳部交叉感染现象,一般医院没有专门的工具来夹取压丸胶带,而使用使用镊子夹取,镊子头部较宽,若压丸胶带粘贴牢固时,不易将其揭开,常需要用指甲辅助,造成药物感染,影响卫生标准,且在耳穴上贴压丸时,镊子发力不好控制,容易造成压丸贴偏或脱落现象,降低治疗效果,且探测耳穴和夹取压丸,需要使用两种医疗工具,在工具紧张的情况下,降低了医疗工具的使用效率,不符合目前医院病人多、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的现实需求,因此,制造一次性探测耳穴和夹取压丸的一体化工具,做到一人一器具,才能达到提高治疗效率、控制中医器具院感的需求。
在申请号为CN96221805.7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多用探棒,是对现有探棒的一种改进,该探棒为杆状金属棒,探棒的一端头部为球形,探棒的另一端头部为扁铲形,该探棒不仅可用于探测特定穴位和敏感点,还可用于耳穴压丸时灵活方便地取、压胶布及磁珠等,但该探棒为金属棒,成本较高,仍会反复使用和消毒,降低了治疗效率,也不能达到一人一器具的一次性的医疗用具需求,且人耳廓结构复杂,不同穴位所在部位的高低结构各不相同,呈现隆起、卷曲、凹沟、凹窝等多种不平坦状,距离耳膜的距离也不相同,金属探棒表面光滑,且探测头为球形,使用过程中难以施力,同时由于手滑等原因容易造成探测位置和按压力度不准而伤害耳部皮肤组织,严重时还会伤到耳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将探测耳穴和夹取压丸工具一体化,增多耳穴探测棒的功能,并实现一人一器具,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根据人耳结构设置不同的施力部位,提高探测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次性耳穴探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一端为耳穴探测端,耳穴探测端包括圆台形结构,所述圆台形结构的顶面上设有半球形结构,所述半球形结构的直径与圆台形结构顶面直径相同,所述棒体的另一端为斜坡结构,在棒体外表面设有圆形限位凹槽,在圆形限位凹槽中设有第一防滑凸起。
采用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未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5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